AI眼鏡大戰一觸即發,中美科技巨頭誰能領跑新週期?
更新于:2025-04-04 21:19:44

隨著科技巨頭們紛紛佈局,AI智慧眼鏡正逐漸從概念走向現實,一場由端側AI引領的交互革命正蓄勢待發。全球範圍內,各大科技公司正加速推進AI智慧眼鏡的研發與推出,預示著2025年或將成為智慧眼鏡市場的元年。

在美國市場,meta預計將在今年年底推出其首款配備高清電子螢幕的AI智慧眼鏡“Hypernova”,定價或超千美元,直指高端市場。這款眼鏡不僅融合了手勢操控與單目螢幕功能,更被視為meta對蘋果智能生態的一次有力挑戰。與此同時,谷歌通過收購加拿大眼球追蹤技術公司AdHawk,重啟了其十年前的智慧眼鏡專案,而亞馬遜也宣佈將推出基於AI功能的智能眼鏡,以更好地與meta等競爭對手在智慧眼鏡領域展開較量。

在中國市場,小米、華為、百度、位元組跳動等科技公司同樣不甘落後,紛紛加碼AI智慧眼鏡領域。小米AI智能眼鏡有望在近期發佈,全面對標meta的Ray-Ban meta,以小米自有品牌形式亮相,並憑藉供應鏈整合能力與線上渠道優勢,加速AI眼鏡在中端市場的普及。而華為的AI硬體生態夥伴閃極科技,也推出了高性價比的AI拍拍鏡,進一步豐富了國內AI眼鏡市場的選擇。

中美科技巨頭在AI智慧眼鏡市場走出了差異化的發展路徑。美國廠商依託成熟的雲端AI基礎設施和品牌溢價,搶佔高端市場;而中國廠商則通過本土化應用創新和價格下沉策略,推動AI智慧眼鏡在國內消費電子市場的普及。這一“雙軌競爭”格局,正加速AI眼鏡商業生態的完善。

然而,AI智慧眼鏡市場仍面臨諸多挑戰。技術上,光學技術的不成熟、端側AI算力提升帶來的功耗增加等問題亟待解決。場景與生態方面,AI眼鏡尚未證明自己是一個應用潛力巨大的“獨立入口”,而非手機附庸。因此,廠商需要在技術、場景、生態等多維度實現突破,才能推動AI眼鏡從“功能機”向“智慧終端”躍遷。

儘管如此,AI智慧眼鏡的未來發展前景依然廣闊。IDC預計,到2030年,全球AI眼鏡市場規模將達到5340億元。隨著科技巨頭們的集體入局和政策與市場的共振,AI智能眼鏡有望接力智能手機,成為消費電子市場的新增量。這一過程中,AI眼鏡不僅將推動傳統眼鏡市場的消費升級,更將開啟智慧穿戴設備的“英偉達時刻”,引領消費電子市場進入新週期。

在AI智慧眼鏡的推動下,智慧可穿戴設備市場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各大科技公司正加速佈局,以期在這場“百鏡大戰”中脫穎而出。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和市場的日益成熟,AI智慧眼鏡終將迎來真正的爆發時刻,為消費者帶來更加便捷、智慧的生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