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95安裝幕後:為何選擇文本介面,“代碼複用”背後的智慧
更新于:2025-03-26 09:19:22

在回顧電腦歷史的長河中,Windows 95的首次亮相無疑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然而,少有人知的是,這款劃時代操作系統的安裝過程背後,隱藏著一段複雜而有趣的故事。資深微軟員工雷蒙德·陳,在其博客“Old New Thing”上,為我們揭示了Windows 95安裝程序的誕生歷程。

在那個時代,儘管MS-DOS理論上支援圖形顯示,但其圖形處理能力卻十分有限且效率低下。程式師們需要手動實現所有圖形功能,這無疑增加了開發難度。基於BIOS的圖形處理方法更是捉襟見肘,直接訪問幀緩衝區成為了提升圖形性能的唯一途徑。面對這樣的挑戰,Windows 95安裝團隊決定從零開始,自行編寫圖形庫。

考慮到Windows 95對顯卡的最低要求是VGA標準,團隊無需再考慮早期的CGA或EGA標準。然而,安裝程式需要展示對話框,這就要求程式師們開發新的視窗管理員,並支援鍵盤快速鍵以便於視窗之間的切換。為了滿足不同語言使用者的需求,安裝程式還需要支援日語、中文等表意文字,並能夠處理簡單的動畫效果。

面對如此繁重的開發任務,Windows 95安裝團隊面臨著一個重要的抉擇:是繼續自行開發,還是利用已有的解決方案?幸運的是,微軟早已擁有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Windows 3.1的運行時環境。這個環境已經具備了所有支援圖形操作的功能,包括視頻驅動、圖形庫和對話框管理員等,且經過充分調試,穩定可靠。

最終,Windows 95安裝團隊決定複用Windows 3.1的運行時環境,這一決策不僅大大縮短了開發週期,還確保了安裝程序的穩定性和相容性。這一“代碼複用”的做法,也成為了微軟後續開發中的重要理念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Windows 95的安裝過程涉及了三種不同的操作系統環境,旨在解決客戶PC上不同的使用需求。這一複雜歷程的背後,是微軟工程師們對技術創新的不斷追求和對用戶體驗的極致關注。

時至今日,微軟仍然延續著這一“代碼複用”的做法。現代Windows系統仍然需要安裝一個“微型作業系統”來啟動安裝過程,這個微型操作系統就是現在的Windows預安裝環境(Windows PE)。它通常也被用於修復系統問題,成為了現代Windows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