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載百里徒步祭英烈 一堂“行走的思政課”鑄就精神豐碑
更新于:2025-04-04 15:35:40

  行程54公里,往返10多個小時,這是從寧夏固原到當地彭陽縣任山河烈士陵園的距離。

  76年前,解放寧夏的第一仗在那裡打響,300多名解放軍戰士壯烈犧牲,為紀念革命先烈,從1995年開始,每年清明,當地師生都會徒步前往,用雙腳感悟那段歷史。

  到今年,這段路程幾代師生已走了整整30年,3日淩晨,當地師生再出發,延續這堂行走了30年的思政課。

  路途中的黃卯山,地勢起伏,道路崎嶇,同學們互相攙扶,共同克服困難。

  經過5個多小時的艱難跋涉,師生們抵達任山河烈士陵園,同學們向革命先烈默哀、獻花、並擦拭墓碑。

  1949年,任山河戰鬥打響解放寧夏第一仗,364名解放軍戰士壯烈犧牲,長眠於此。

  固原市第二中學高一七班學生 李晉鵬: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將這份革命烈士的精神永續下去。

  張紅梅是固原市第二中學高二四班的班主任,她以學生和老師的身份,先後5次徒步任山河烈士陵園,身份的轉換,讓她對“徒步百里祭英烈”活動有著和別人不一樣的感受。

  固原市第二中學教師 張紅梅:出發前動員的時候,回想著自己當時的感受,身上有一份責任和擔當。

  參加了徒步任山河烈士陵園祭奠英烈活動的學子們表示,他們學會了在困難中看到希望,領悟到了“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的內涵。

  固原市弘文中學八年級學生 方一諾:收穫到同學之間的友情,一個人在路途中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

  固原市弘文中學八年級學生 海帆:我們複習的過程中,快要放棄的時候,想起自己在走任山河的過程當中,與夥伴之間並肩作戰的那種感覺,再抬頭的時候心裡像是有了一種堅定的意志。

  固原市第二中學黨委書記 何成江:一次刻骨銘心的行走,勝過一百次空洞的說教。讓學生從感悟當中知德,然後到情感層面,然後到行德,最後變成他的價值,變成他的思想,變成他的文化和認知。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