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性價比年輕人越來越會花錢了
不再盲目跟風 更注重商品實際價值與自身消費體驗
幾年前,年輕人的消費觀還是“坐著公交去酒吧,該省省該花花”,如今已轉變為“可以買貴的,但絕不能買貴了”。現在的年輕人並非不敢花錢,而是更會花錢了。花最少的錢,享受最愜意的生活,是當下年輕人的一大特點,從其中演化出的新消費方式,也促使商家在促銷上玩出“花活”。
買打折菜
按需購買超市“出清”產品
“臨期貨架上這包橘子,跟我手裡的一模一樣,只早上架兩天,就能便宜40%,頓時覺得手裡的橘子不香了。”剛參加工作一年的趙亮說,當他無意間發現臨期貨架這個“淘寶地”後,每次去超市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那個區域翻找,看看有沒有合眼緣的瓜果蔬菜。
趙亮說,其實超市所謂的臨期食品都是一些當天沒賣掉的生鮮,次日或第三天就開始打折“出清”。像香蕉、橘子、蘋果這類水果以及玉米、西紅柿之類的蔬菜,他認為多放一兩天完全不影響品質,但是價格卻只要正價的4折到6折。在他看來,這簡直就是超市給顧客發福利。
“一般‘出清’商品都是頭天從正式貨架上撤下來的。”趙亮說,這個規律是他從超市工作人員那裡打聽出來的。工作時間相對自由的他一般選擇上午去超市,這樣臨期商品櫃檯貨架上的東西比較多,可選範圍也更大。
與趙亮不同,女白領李冉選擇工作日每晚7點半以後去超市購物,週末則一般不去。這是因為工作日晚7點半到8點之間,這家超市大概率會“出清”當天製作的現制食品。
“一般會有烤雞、沙拉、涼拌、壽司、果切等,夏天還會有小海鮮或者麻辣小龍蝦之類的‘大菜’。”這些“出清”商品大部分是7折,運氣好的話打了折還能買一送一。這些東西買回去后,一般會成為李冉次日的早餐或者午餐,吃不完的肉食還可以凍起來,週末有時間再二次烹飪一下。“晚間折扣就像是一種福利,我既少花了錢,還能保證食物是相對新鮮的。”她說。
自從發現超市的這個“慣例”,李冉也愛上這種晚間來淘便宜貨的快樂。但她也表示,現在“知情人”越來越多,競爭也激烈起來。她不得不提前到超市,先把自己的心儀且到晚間能打折商品放到購物車,等要開始打折時,再請店員貼上打折簽。
儘管便宜,李冉還是理智地選擇按需購買,“家裡就我一個人,買多了最後也只能扔掉,所以我不會因為打折而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當然,李冉也不是每次都能買到想要的打折食品,如果沒有的話,她也會選擇正價貨品。
事實上,如今不少超市晚間“出清”生鮮食品已成為一種新常態。有的超市是各種生鮮全面處理,有的則偏重於現場烹製的食品,有的“出清”商品中甚至有鮮花等品類。
對於晚間“出清”,部分超市工作人員表示,一方面是避免浪費,另一方面也是回饋消費者。“我們是以銷定產,但數據不可能那麼準確,總會多一些或少一些。”一位超市從業者表示,一般晚上8點以後來逛超市的顧客很少買熟食,如果到當天晚上賣不掉,閉店後只能報廢。如果便宜賣給消費者,不僅沒有賠本,也能成為吸引客源的一種方式。甚至有顧客認為,正是因為超市“出清”熟食、水果等食品的做法,讓其在售生鮮的新鮮度更值得信任。
團早餐券
酒店團購套餐被讚性價比高
除了去超市購買“出清”生鮮,不少年輕人還會去酒店解決一日三餐。去年,隨著青島一名消費者購買酒店自助餐年卡的事被報導后,不少人發現這是一個性價比極高的選擇。
另一位山東的女生也在短視頻平台上發佈了6600元酒店年卡自助的消費體驗。這種每天只能消費一餐的年卡,門檻更低些,平均每天只要18元,其菜品品質遠超同價位外賣。甚至有網友根據其視頻算了一筆賬,認為只要一周能去一次,這張卡買得就不虧。
不過,北京青年報記者瞭解到,類似的酒店自助餐年卡大多一年僅銷售一次,會優先配售給酒店高階會員,如有剩餘才會賣給普通顧客。一般酒店所處城市等級越高、酒店位置越好,年卡的數量就越少,價格也更貴,而且有諸多使用限制。不少網友也認為“萬元包年五星級酒店當食堂”也就是看著值,很可能跟健身卡一樣,成了一種“一次性”買賣,畢竟再好吃的菜天天吃也受不了。
但是,有的人卻從中發現了另一種酒店自助的高性價比產品——早餐。
“買一張肯德基早餐卡多少錢?也只是一個漢堡一杯水,我這個9.9元的早餐中西合璧,還有咖啡、優酪乳和水果,不是更值?”楊先生公司所在區域臨近工業區,在周邊買早點不方便。不過,公司隔壁是一家知名連鎖酒店。他無意間發現網上有人賣這家酒店的早餐券,於是就試了試,結果早餐問題迎刃而解。
不僅如此,由於他多次去該酒店就餐,酒店工作人員直接給他推薦了該店的早餐次卡。
從去年開始,全國範圍內一些經濟型、中檔的酒店已經開始推出摺合每單9.9元的早餐月卡、季卡。即使是北京黃金地段的五星級酒店,也有一些諸如59元早餐自助的套餐可选,還有699元10次卡等。有的酒店更是在團購網站中上架了自家的早餐團購套餐。
在這一番操作下,原本僅針對住店顧客的早餐時段,成了方便周邊人士的開放餐廳。在大眾點評的評論區,不少買過早餐卡的顧客直呼“實惠”。比如北京某酒店推出自助早餐后,周邊的白領很快就把這家老牌五星吃成了“頂流網紅早餐廳”。
不僅如此,多家北京五星級酒店的早餐卡也成了二手網站上的熱門商品。
對酒店來說,不論是價值大幾千甚至萬余元的自助餐年卡,還是對非住客開放的酒店早餐,都是酒店探索跨時段經營、激發潛在客群的舉措。有分析人士表示,酒店向社會開放早餐時段,只需增加有限的成本就能大幅擴大餐廳覆蓋的消費場景,業內已有很多成功先例。根據國家文旅部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全國星級飯店營業收入中,餐飲收入佔比超三成。在全國星級飯店營收整體略有下滑的情況下,開源成了很多星級飯店的選擇。萬億級的早餐市場成了他們轉型的試驗田。靠口碑和服務吸引來更多的潛在客戶,成了這些酒店樂於嘗試的重要原因。
做羊毛黨
酒店免費洗衣成為精明之選
打工人小范趁著下班早,拉著早就裝好的行李箱趕到附近酒店,開了一間3小時的鐘點房。“晚上9點之前就得退房,所以得抓緊每一分每一秒。”說著,小范拉著行李箱直奔酒店洗衣房。箱子裡裝的是她攢了一周的髒衣服、床上三件套和窗簾。她熟練地把這些東西塞進洗衣機,設定好模式、調整好時間,又馬不停蹄地奔向酒店健身房。
“衣服洗好是45分鐘,這個時間我正好去跑步、鍛煉,完事後再來洗衣房把衣服拿出來放進烘乾機,大概兩個小時就能乾透。這段時間我可以去房間洗個澡、吃外賣。還有15分鐘富裕時間,肯定不會耽誤退房。”
小范說,她租住的房子是一間合租房,只有一台波輪洗衣機,也沒有能晾曬衣物的地方。大件衣物如果送去洗衣店,至少要花200多元。“酒店的鐘點房160元就能買到3小時,在這期間,我不僅可以使用洗衣房,還能用健身房,洗澡都不用自帶洗漱用品。而且這裏電器都是品牌的,烘乾機自帶殺菌功能,比自己弄強多了。”
雖然去酒店洗衣服是最近一兩年才火起來的事情,但如果從學生時代算起,小范這樣做已經有三四年了。
小范說,學校當時也有洗衣房,但是人多,同學們的生活習慣差異較大,比如有人認為襪子、內褲不應該在公共洗衣機里洗,有人則無所謂;有人用公共洗衣機洗鞋,但大部分人接受不了。因此,學校洗衣房也成了同學間的矛盾點之一。
為了避免爭端,小范跟同屋的小夥伴一商量,決定去附近的酒店開鐘點房洗衣服。一開始還覺得挺不好意思,後來發現酒店根本不理會她們這種“羊毛黨”。“我們老去同一個酒店,工作人員都知道我們是來幹嗎的。只要不多佔洗衣機,他們一般都不理會。”
事實上,去酒店洗衣服已經成了當下年輕人中的一小股流行趨勢。在小紅書平臺,輸入“酒店洗衣服務”,相關筆記數量突破28萬;抖音上鐘點房洗衣的話題也有超350萬的播放量。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關注和討論這個話題?小范給算了一筆賬,以常見的洗衣店為例,羊毛衫一般40元一件,夏季的輕薄衣物每件也要20元左右,而開鐘點房洗衣服,100多元就能無限制任意洗。
除了價格,酒店的專業洗烘設備也是吸引人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國內多家連鎖舒適類、商務類酒店一般採用數萬元一套的“高奢”洗衣機和烘乾機組合。這些設備大都配備遠高於家用洗衣機的技術,可以深層清潔衣物並消除高達99.9%的過敏原和細菌。
事實上,酒店免費洗衣的服務一直就有,最初只是為了吸引消費者而提供的增值服務。近些年則開始內置洗衣房,讓這項服務逐漸成為了酒店免費服務的標配。尤其是近兩年,各大酒店在洗衣服務上越來越捲了,不僅捲數智化,還捲精細化、人性化。
有的酒店主打智慧化,住客可以通過App預約洗衣服務、查看洗衣進度等;有的配套豐富,除了配置晾衣架、洗衣筐、洗衣液和消毒液,還提供飲用水、休息沙發、針線包等,將消費者的體驗感直接拉滿;有的酒店留下小卡,就能享受由工作人員洗衣、烘乾,再送到房間的服務;還有的酒店直接推出套餐,無需開鐘點房,就可享受多次酒店洗衣服務。甚至有酒店在暑期推出大學生免費洗衣活動。
業內人士認為,從住宿餐飲等服務業態向“共用經濟”新場景拓展,是酒店創收的新思路。酒店可以繼續深挖共享空間的潛力,關注顧客實際需求,創新服務模式。
文/記者 張鑫
統籌/余美英
·觀察·
既要滿足需求又要物有所值
曾有人說,當下年輕人是追求體驗感和鬆弛感生活方式的一代,但他們在消費上不是盲目求貴,而是尋求滿足需求的同時也能實現物有所值。
在媒體發佈的《2024中國青年消費趨勢報告》中,高達41.04%的受訪年輕人在購物時經常有比價行為,而19.29%的受訪年輕人更是買任何商品都會進行比價。值得一提的是,在購物時,年輕人並非總是選擇某類商品的最低價,38.88%受訪者表示,有時會選擇價格較低的商品,但品質、品牌等其他因素對消費決策同樣重要。
而一則針對當下年輕人消費觀的調查顯示,超五成的被訪者認為“優雅省錢,體面節儉,主打精緻‘摳’”;46%的消費者則認為“可以買貴的,不能買貴了”;另外還有51%的消費者認為“可以少花但是品質不能下滑”。此外,也有近五成消費者稱,要更聰明更認真地消費,謹慎種草,認真做消費管理。
這些數據充分說明瞭青年消費者對性價比的極致追求,他們不再盲目跟風,而是更加注重商品的實際價值和自己的消費體驗。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不少商家敏銳地發現了年輕消費群體不同於上一代的消費觀念,因勢而動,主動擁抱變化。隨著技術進步和消費觀念的進一步演變,年輕人的消費模式將會繼續推動市場變革,促進更加健康、可持續的消費文化的發展。
(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