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飲加速分化:蜜雪冰城賺了兩個霸王茶姬 | 行業研判
更新于:2025-04-02 16:22:56

截至目前,新茶飲行業的四家上市公司均已披露年報。

“新茶飲第一股”奈雪的茶和去年奶茶行業唯一成功上市的茶百道,並沒有先發制人,業績雙雙出現下滑。其中,奈雪的茶面臨從自營到加盟的轉型壓力,業績轉盈為虧,一下虧了九個多億。

另一端,資本市場的後浪們來勢洶洶。

今年上市的古茗和蜜雪冰城營收和凈利潤實現穩定增長,古茗凈利潤將近15億,蜜雪冰城總收入超過248億,淨賺了44億,當之無愧是去年最賺錢的新茶飲企業。

後起之秀霸王茶姬,選擇去美股上市,根據招股書內容,霸王茶姬去年營收124億元,淨利潤大幅增長213%至25.15億元。

新茶飲行業已經過了“跑馬圈地”的時期,為了打破同質化的桎梏,頭部品牌都在摸索獨特的一套打法,不斷加深自己的競爭優勢。

分化的業績

2024年,蜜雪冰城以248.3億元的營收登頂行業榜首,其營收規模是霸王茶姬的兩倍,是奈雪的茶以及茶百道的5倍,也是古茗的2.8倍。同時,蜜雪冰城也是去年最賺錢的茶飲公司,淨利潤達44.5億元,同比增長39.8%。

蜜雪冰城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門店數量的持續擴張以及單店銷售額的提升,還有加盟和相關服務收入同比增長52.8%。

截至去年年末,蜜雪冰城全球門店總數超過4.6萬家,一年就多開了8914家,這個數位甚至是其他品牌的門店總數,年內還超越星巴克,成為全球門店規模排名第一的現製飲品。但闭店率同步上升,平均每新開5.9家店就有1家關閉。

霸王茶姬成為去年營收“黑馬”,收入124.05億元,同比增長167%,淨利潤大幅增長213%至25.1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霸王茶姬的凈獲利率達到20.3%,不僅超出行業平均的17%,甚至超越了蜜雪冰城。

窄門餐眼數據顯示,蜜雪冰城的人均均價在7.16元,霸王茶姬在18.29元左右,兩者可以說是新茶飲行業兩種路線的代表,定位不同市場,呈現出來的玩法也不同。如果說蜜雪冰城是靠極致的低價,那霸王茶姬就是靠極致的單品。

聚焦中端價位的古茗和茶百道,整體營收體量不如蜜雪冰城和霸王茶姬,在激烈競爭中呈現不同的表現。古茗的業績增長較為穩定,2024年實現營收87.91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36.2%至14.93億元;茶百道營收同比下滑13.8%至49.2億元,淨利潤大跌59%至4.72億元,去年關閉了890家加盟店,遠超2023年的關店數量。

奈雪的茶成為幾家上市品牌中最大的“失意者”,去年營收49.21億元,同比下滑4.7%,淨虧損達9.19億元,與2023年的盈利2090萬元形成鮮明對比,單店日均訂單量銳減27%至265單,客單價從41.6元跌至27.5元。

奈雪的茶表示,業績下滑主要是由於消費市場疲軟、顧客消費習慣改變以及行業競爭加劇等因素導致門店收入承壓。此外,公司在2024年關閉了部分表現不佳的門店,產生了閉店損失,並計提了資產減值準備。

後來者如何居上?

2025年,新茶飲行業似乎迎來一個高光之年,開年IPO動作不斷,在第一個季度,古茗、蜜雪冰城順利登陸港股,蜜雪冰城甚至創下港股融資認購紀錄,成為新任“凍資王”,滬上阿姨通過中國證監會IPO備案,上市還在推進中,霸王茶姬計劃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也交出不錯的業績。

資本市場看上去挺買新茶飲的帳,但從行業端來看,整體市場明顯容納不下那麼多的奶茶店了。根據窄門餐眼數據顯示,當前全國奶茶飲品門店總數約為42萬家,近一年新開店13萬左右,但是凈增長卻為負數,總量將近減少了3萬家。

全國奶茶門店總數持續下降,幾家頭部品牌每年又都在擴大規模,這說明新茶飲行業正在變得越來越集中。

拆解幾家頭部品牌的做法,可以發現一些共通的操作:加盟是主流模式,下沉市場成為門店開拓的重點,卷成本、卷供應鏈最後到卷價格。

蜜雪冰城的供應鏈神話反覆被提及,它不單純是一家飲品公司,更像一家全流程的供應鏈公司,只不過是自己給自己輸血。強大的供應鏈體系使蜜雪冰城的核心原料如茶葉、奶漿和果醬都可以自主生產,減少了中間商溢價。如此,一杯蜜雪冰城七八塊錢就可以買到,但一杯奈雪的茶要18元左右。

行業內部也在互相抄作業,蜜雪冰城的做法影響了其他的品牌,古茗、滬上阿姨、霸王茶姬都開始自建供應鏈,並計劃將上市所募集的資本用於加強供應鏈能力。

古茗計劃在三至五年內在門店密集省份運營具有冷藏/冷凍能力的新倉庫,並投資加工工廠以提升原材料加工能力;滬上阿姨計劃投資生產、加工、倉儲、物流和分銷能力,以加強供應鏈的便利性和效率;霸王茶姬希望建立完善的供應鏈,尤其在海外市場。

新茶飲行業這波價格戰已經打了挺久,甚至熬出了一個“雪王”。那麼,後來者該如何居上呢?除了卷價格,還有其他選擇么?

2017年才成立的霸王茶姬,比蜜雪冰城晚了20年,卻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

現制奶茶產品多數強調茶、奶、水果以及其他配料的混搭,強調“茶”的品牌很少。霸王茶姬以“原葉鮮奶茶”為核心,原料相對簡單,其SKU僅24款,聚焦核心產品,不僅降低了門店製作難度,提高了出杯效率,在此基礎上搭建出來的供應鏈也更加極簡、集中。

招股書顯示,霸王茶姬自建了2700畝茶園實現原料直采,區塊鏈溯源系統將損耗率壓至3%(行業平均15%),庫存周轉週期僅5.3天,這種聚焦策略將供應鏈複雜度降至行業最低。

2024年,霸王茶姬明星單品“伯牙絕弦”累計銷量超過6億杯,中國市場91%的GMV來自招牌奶茶產品。靠著幾個單品,霸王茶姬就實現了後來者居上,超越了茶百道等一眾行業元老,甚至凈獲利率優於蜜雪冰城。

2015年創立,2021年最先上市的“奈雪”如今卻陷入困境。與其他品牌非常不同,奈雪的茶走高端、直營路線。窄門餐眼數據顯示,其人均均價在19.32元,定價高於同行。

年報顯示,奈雪的茶直營店佔比達81%,而2023年才啟動的加盟轉型(加盟店345家)未能形成規模效應。當前,奈雪的茶還是一家以直營模式為主的企業。

中泰證券分析指出,加盟模式在產業鏈中的位置更上游,品牌方不直接參與門店運營,以茶飲的供應鏈業務藉助規模經濟獲得利潤,品牌方更看重規模;直營模式下,品牌方直接運營門店,更看重品牌運營和消費者體驗。

大量的門店運營給奈雪的茶帶來了成本壓力。2024年,奈雪的茶經營活動所得現金凈額大幅下滑75.7%,降至2.02億元。材料成本和員工成本佔比均有所上升,材料成本佔總收益的比例增至36.8%,員工成本佔比增至29.2%。

同時,奈雪的茶大部分门店都在一线和新一線城市,這也與其他品牌深耕下沉市場的趨勢不同。行業普遍認為一線城市市場接近飽和,而二線及以下城市還有空間,能夠驅動增長。

據灼識諮詢預測,2022~2026 年一線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線城市和三線及以下城市茶飲終端銷售額的CAGR將分別達到16.9%、18.7%、21.9%和 26.2%,2026年三線及以下城市的佔比將達到49%。

2024年的新茶飲行業呈現出鮮明的“冰火兩重天”,有人歡喜,有人憂。這場分化的背後,既是供應鏈整合能力的較量,也是商業模式與市場定位的終極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