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潁上:傳統武術操“點燃”校園大課間
更新于:2025-04-02 10:28:46

黃豔

武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傳承著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在“雙減”政策的推動下,近年來潁上縣第七中學(第十六小學)將傳統武術融入大課間活動,學生們揮拳踢腿、整齊劃一的武術操場景成為校園新風景。這一創新舉措不僅強健了學生體魄,更讓傳統文化在校園煥發了活力,為校園增添了一抹獨特的“中國風”。

航拍“武術操”大課間活動現場。

“叮鈴鈴”,隨著大課間鈴聲敲響,三千余名學生迅速列隊集結。伴隨著激昂雄壯的武術操音樂,學生們化身為一個個小小的“武林高手”,挺拔跨立,時而氣沉丹田,時而吼聲震天,弓步沖拳、側身踢腿、轉身劈掌……一招一式整齊劃一、剛勁有力,展現出蓬勃的朝氣與活力,將中國傳統武術的恢巨集氣勢演繹得淋漓盡致。

武術操,是將武術的基本動作與課間操的韻律相結合,形成的一種新型體操形式。它不僅保留了武術的剛勁有力、形神兼備的特點,還融入了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節奏與編排。自2024年開始,學校積極回應“體教融合”政策,將大課間時長延長至30分鐘,並融入了這套近5分鐘的《英雄少年》武術操,學生每日練習,以“抱拳禮”彰顯武德教育,成為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

學校邀請了專業武術教練編排動作,從基礎動作開始練習到馬步、弓步、踢腿和揮拳,每一個動作都確保科學性與安全性。學校還嚴格規定教師不得佔用課間時間,切實保障學生每日運動時長。目前,武術操已成為學生最喜愛的體育活動之一。學生們紛紛表示,學習武術操,身體素質有了顯著提升,自信心和責任感也得到了明顯增強,更體驗到武術的博大精深,還能增強班級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

從傳統廣播操到武術新風尚,潁上縣第七中學(第十六小學)的課間活動成為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融合的生動縮影。下一步,當地將充分發揮中華傳統武術所特有的文化與教育功能,將中華武術作為立德樹人、強健體魄的重要載體,把更多武術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校園教育教學之中,擴大武術在年輕一代中的接觸面,使青少年在武術運動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的同時,為校園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讓中華武術文化在校園生根發芽。

以文化人,以武養德,滋養少年心。如今,課間追逐打鬧的身影變成了互相切磋拳法的場景,青春與武術相遇,活力與文化共舞,傳統文化正以青春的姿態書寫新的傳承篇章……(沈雲鵬 寧黎明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