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鋒
3月30日晚,“貴州村戲——鄉當好耍”第七期綜藝節目擂臺賽在貴州印江自治縣城文昌廣場火熱上演,中興街道與羅場鄉兩支戰隊展開激情對決,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充滿鄉土氣息與民俗文化魅力的視聽盛宴。
當晚7點,印江自治縣文昌廣場熱鬧非凡,燈光璀璨,鑼鼓喧天。暖場環節遊戲活動過後,第七期比賽正式開幕。
首先登場的是中興街道的民俗舞龍《金龍獻瑞》,舞龍表演者身著黃色衣服,手舉富有地方特色的草龍,伴隨著激昂的鼓點,金龍時而狂奔、時而翻騰,擺出龍身彎繞、龍頭昂揚、擺尾等多種姿勢,以其活靈活現的表演祈禱蛇年幸福好運,贏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緊接著,羅場鄉帶來的非遺舞蹈《錢桿魂》,表演者身著絢麗的民族服飾,手握特製金錢桿,隨著歡快的旋律,金錢桿靈活地敲擊、舞動,清脆的擊打聲、優美的舞姿、歡快熱烈的氣氛,展現了舞蹈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我在編導羅場鄉這期村戲節目中,覺得《山歌醉在田坎上》關於農耕文化的情景歌舞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們把農耕的整個程式從犁田、插秧再到最後收割整個過程展現出來,通過情景再現,勾起了大家對農耕文化、對鄉村文化、鄉土氣息的濃濃鄉愁記憶。”印江文化館副館長徐中華說。
在隨後的節目中,羅場鄉帶來的情景短劇《那時的童年》開場就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短劇借用蒙太奇手法將80年代童年玩的木板車、跳繩、丟手絹、老鷹捉小雞等遊戲場景呈現出來,勾起了現場無數觀眾滿滿的童年回憶,重溫兒時的天真無邪,親切感油然而生。中興街道的方言小品《辦不辦》則以其獨特詼諧的語言魅力將移風易俗融入其中,贏得了陣陣喝彩。
市民何江華說:“太精彩了,兩支隊伍的表演都非常精彩,也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讓我感受到了我們印江的傳統文化真的是深藏不漏,希望這樣的活動多開展,同時也要加大傳承和保護力度。”
中興街道的農耕舞蹈《大田飛歌》和情景歌舞《船工記憶》生動展現了印江農耕文化的深遠歷史,傳承千年的農耕文明跨越時空,喚醒了人們久遠的歷史記憶和深厚的情感共鳴,讓觀眾感受到了印江農村的生活氣息與勤勞智慧。而羅場鄉的農耕情景表演《山歌醉在田坎上》,童聲表演唱《清渡河畔我的家》則以其獨具鄉土氣息的山水人文風情,多彩的民族文化,表現了印江土家兒女的勤勞淳樸,對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嚮往。這些節目不僅展示了印江豐富的民俗文化,更體現了印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創新。
“我很喜歡這個節目,也一直在關注,從第一期到現在第七期都有著不同文化元素的展現,也想著為自己的家鄉做一點貢獻。在排練過程中大家都很辛苦,最終呈現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能回來參加這次節目也是十分地開心。”中興街道土黃村參演村民張雪莎賽后興奮地說。
比賽過程中,除了穿插抖音點讚和分貝吶喊等互動環節,讓觀眾參與用手機為自己喜歡的節目點讚,大聲吶喊為選手加油助威外,還增加了由紅色木黃酒業有限公司和貴州一源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提供的幸運觀眾有獎搖號活動,增強了觀眾參與感,讓比賽現場充滿了歡樂與激情。
整場村戲活動不僅是一場文藝表演的比拼,更是鄉村民俗文化傳承與交流的重要平臺,生動呈現了鄉村振興的豐碩成果,促進了干群間的交往交流交融。挖掘和展示了各鄉鎮(街道)獨特的文化魅力,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了新動能,讓更多人感受到了印江文化旅遊事業發展的獨特魅力和無限潛力。(王治洪、李紅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