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態電池,顧名思義,是使用固態電解質替代傳統液態電解液的新型電池。相比傳統電池,它優勢顯著。在能量密度上,全固態電池理論能量密度可達400-700Wh/kg ,遠超目前液態電池250-300Wh/kg的水準。能量密度的提升意味著同等電量下,電池體積更小、重量更輕,車輛續航里程卻能大幅增加。不少搭載全固態電池的概念車宣稱續航輕鬆突破1000公里,甚至達到1500公里,這無疑給飽受續航困擾的消費者帶來了希望。
續航焦慮始終是困擾消費者的一大難題。不過,近來一則消息讓人們看到了曙光——預計2027年全固態電池上車,這一技術突破能否真正終結續航焦慮,成為大家熱議的焦點。
傳統液態電池的電解液易燃易爆,一旦發生碰撞、過熱等極端情況,容易引發火災甚至爆炸。而全固態電池的固態電解質不可燃,從根本上杜絕了漏液和起火風險,即使在嚴苛條件下也能保持穩定,為駕乘者提供了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從充電速度來看,全固態電池也極具潛力。其支援超快充,理論上10分鐘內就能充至80%電量,充電效率比液態電池快4-6倍。如果未來能實現“充電10分鐘,續航1200公里” ,那麼充電時長將不再是阻礙電動汽車普及的瓶頸,長途出行也將變得更加輕鬆便捷。
儘管全固態電池前景誘人,但距離徹底終結續航焦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技術層面,“固 - 固介面”問題至今尚未完全攻克。固態電池的電極與電解質之間是剛性接觸,難以像液態電解質那樣充分浸潤,這會導致較高的接觸阻抗,影響充放電效率。同時,鋰枝晶生長可能引發短路,威脅電池安全。
成本問題同樣不容忽視。目前全固態電池的成本是液態電池的4倍以上 ,關鍵材料硫化物價格昂貴,即便規模化生產後成本有所下降,短期內也很難與液態電池同價。這意味著搭載全固態電池的車型初期售價會偏高,超出許多消費者的預算,限制了其市場普及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