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科學傳播人才培養? 復旦大學探索複合型人才培育新路徑
更新于:2025-04-01 00:47:39

馬作鵬

人民網上海3月31日電(馬作鵬)近日,由復旦大學教務處主辦,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承辦的“AI時代科學傳播人才培養”研討會順利召開。來自中央和地方媒體,以及復旦大學不同院系的業界和學界專家就AI數智化時代的科學傳播領域高素質複合型科學傳播人才培養展開研討。

跨學科融合:打造“科學傳播與數位媒體創作”學程

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為科學傳播領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打造原創內容精品、培養具有文化創意和新媒體技術能力的複合型科學傳播人才,是我國科普產業發展需要解決的兩個重要問題。如何將文化創意與科技深度融合?如何培養既懂科學知識、又具備新媒體技術和傳播能力的複合型人才?為此,復旦大學整合新聞傳播學、計算機科學、藝術教育、管理學、生命科學等多學科資源,聯合業界專家,共同探討人才培養新範式。

會上,來自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藝術教育中心、生命科學學院、文物與博物館學系等院系的教授,以及科技傳播領域的資深媒體人,圍繞“科學傳播與數位媒體創作”學程建設展開深度交流。學程(微專業)是圍繞新興的、交叉的學科前沿方向而建設的一組有主題、系統性的課程模組,鼓勵不同院系和學科的師資交叉融合。科學傳播與數位媒體創作學程以系統化課程為基礎,結合實踐項目訓練,致力於培養學生科學傳播內容策劃、數位媒體產品製作及技術應用能力,旨在培養具有文化創意和新媒體技術能力的複合型科學傳播人才。學程的工作思路是“以學程孵化專案,以專案製作精品,以精品培養人才”,經過市場和社會檢驗的專案精品能最大程度體現人才培育的成效,這要求學程建設需凝聚高校教師隊伍和業界專家隊伍兩支重要隊伍。

展望未來:明晰AI時代科學傳播人才培養邏輯

與會專家圍繞行業“痛點”和學程課程建設進行了深度研討。經過多維碰撞,與會專家就課程體系設計、跨學科師資協同、實踐項目創新等核心議題達成共識,提出構建“模組化課程+項目制實訓+動態評價”的立體化培養框架。在本次研討會的深入探討與多方共識基礎上,最終確定了“科學傳播與數位媒體創作”學程體系為基礎、選修、實踐三大板塊,其中,《科學傳播概論》《數位出版》《科學傳播與數位媒體創作實踐》《科學藝術》為必修課程,設計基礎與行銷管理、前沿技術與實踐應用為兩個重要的選修板塊,實踐板塊“科學傳播與數位媒體創作實踐”是學程重要的專案孵化環節。

本次研討會為AI時代的科學傳播人才培養指明瞭方向。學程應通過長週期專案培育學生持續創新能力,以校企合作、工作坊和專案孵化等多元方式,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向使命驅動型成長,以更好適應AI時代的社會變革。

如何分辨有毒野菜?
如何分辨有毒野菜?
2025-04-06 01: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