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3 月 31 日消息,央視新聞頻道 3 月 23 日的《每周質量報告》欄目播出了《潛伏的“果味”電子煙》,曝光果味電子煙盯上未成年人。節目播出後,相關部門採取了行動。
IT之家從央視 3 月 30 日晚報導獲悉,深圳市煙草專賣局近期除了重點摸排線下電子煙經營場所,還組織力量分析研判網路售賣電子煙線索,深挖售賣背後的制售實體網路,目前已經對抖音、拼多多、閑魚、淘寶、嗶哩嗶哩等平臺的涉煙資訊累計處置下架 6680 條,後續將繼續跟進平臺改進的情況,目前已經排查出多個疑似售賣非法電子煙商戶線索,已及時移交屬地煙草部門進一步深入調查處理。
為進一步調查果味煙彈是否存在安全隱患,記者將部分線上線下購買到的果味電子煙煙彈送往國內權威的檢測機構,檢測人員根據現行電子煙國家標準對煙彈中的成分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顯示所有樣品都不符合國家標準。
據上海新煙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斌介紹:這次檢測結果顯示,霧化物中超量使用的物質是涼味劑,被稱為 WS-23,這是一種使用較為普遍的涼味劑,在感官上可以帶來持續的清涼感,降低煙鹼刺激,起到改善產品口感的作用。此次檢測中,5 款產品 WS-23 超量 1.8 倍到 5.8 倍不等,過量添加 WS-23 會降低對人體對尼古丁的感知,誤導消費者過多使用電子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吸引未成年人吸食電子煙。
另外,對於記者發現的大量在多個電商平臺、短視頻平臺售賣的外形與電子煙高度相似,所謂不含尼古丁的電子口腔噴霧產品。
深圳市煙草專賣局專賣監督管理處副處長汪震宇明確表示:依據《電子煙管理辦法》《電子煙》國家標準的有關規定,電子煙是指用於產生氣溶膠供人抽吸的電子傳送系統,霧化物是指可被電子裝置全部或部分霧化為可吸入氣溶膠的混合物及輔助物質。因此,對於不含尼古丁的這類變異電子煙也都屬於電子煙監管範疇,都不能違法生產銷售,例如一些所謂的本草類電子煙產品,其霧化物成分不透明,未經嚴格的檢驗檢測程式,存在品質安全風險,同時像一些所謂的有益於身體的虛假宣傳會誤導消費者甚至誘導未成年人吸食,引發巨大的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