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3月31日消息,日前,論文《中國南方婭懷洞遺址晚更新世人類化石的面貌復原》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在線發表。
中國科研團隊通過三維幾何形態分析與計算機輔助技術,成功復原了距今約1.6萬年的廣西婭懷洞遺址古人類頭骨,為研究華南地區早期現代人群體質特徵及面部演化提供重要參考。
婭懷洞遺址是中國南方重要的史前洞穴遺址,該遺址出土的人頭骨是華南地區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具有確切地層層位和可靠測年的完整人類頭骨化石。
研究團隊利用非剛性配準演算法完成了婭懷洞遺址古人類頭骨的虛擬修復;進一步採用三維幾何形態測量方法,定量分析和比較了婭懷洞遺址頭骨與現生人頭骨間幾何形態的共性和差異,研究結果表明婭懷洞遺址頭骨的尺寸大於現生人女性的頭骨,其幾何形態位於現生人男性和女性的重疊區域,但其形態相對更接近於女性,表現為更隆起的額骨。
研究團隊對婭懷洞遺址頭骨的面部和顱穹窿上部的形態分別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其與現生人頭骨具有較為顯著的形態差異。
研究結果表明,復原面貌的尺寸大於現生人的面貌,其頭骨的形態特徵與復原面貌的形態特徵基本一致。
婭懷洞遺址頭骨幾何形態分析
據悉,婭懷洞遺址位於廣西隆安縣,2015-2017年考古發掘揭露面積50平方米,發現舊石器時代墓葬、用火遺跡及上萬件石製品。
地層顯示,該遺址文化遺存分為四期:舊石器時代早期(4.4萬-310,000 年前)以細小打制石器為主;中期(2.5萬-210,000 年前)出現穿孔石器與蚌器;晚期(1.610,000 年前)發現墓葬與稻屬植矽體;新石器時代(5000-4000年前)出現磨制石器與陶器。
這種連續4萬年的文化堆積,使其成為華南及東南亞地區舊石器文化研究的重要尺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