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童
眼睛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之一,是感受外界美好的心靈之窗,同時眼睛也連接著全身,不當的用眼習慣會導致眼部疾病,危害身體健康,常見的眼科問題都有哪些?又該如何預防這些眼科疾病?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眼科首席專家、原蘭州大學第二醫院副院長張文芳,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眼底病區主任王玉萍在做客人民健康《全民愛眼共築睛彩》系列科普直播時給出了建議。
預防這三個問題先避免過度用眼
“過度用眼主要是近距離的閱讀或者工作時間過長。視疲勞、近視及乾眼症是過度用眼最常出現的三個癥狀。”王玉萍介紹,眼睛在看近處物體的時候,晶狀體是變凸的,晶狀體相當於照相機的鏡頭,通過調焦使我們看清楚近距離的物體。長期的近距離工作或者用眼過度,會導致這種調節功能紊亂,首先出現的不適癥狀就是視疲勞。例如出現暫時性的視物模糊、重影,眼眶酸痛,如果嚴重的話會引起頭痛、頭暈,甚至記憶力下降、失眠等不適癥狀。如果這時能夠改變用眼的衛生,癥狀可以緩解。
持續的用眼過度或者視疲勞加重就會引起近視的發生。例如看遠的物體不清晰,需要皺眉、眯眼。有些患者還會引起原有的近視度數進一步增加,如果引起高度近視的話,會導致嚴重的黃斑出血、視網膜脫離等併發症,這些併發症都會對視力造成嚴重的損傷。
除上述兩個常見癥狀外,還有一個就是乾眼症。長期盯著螢幕時,眼睛的瞬目動作(眨眼睛的次數)是減少的,這會引起淚膜不穩定、淚液分泌減少,眼睛乾澀,異物感或者充血。預防這三個癥狀的第一步就是要注意避免過度用眼。
結膜炎最怕換季和病毒
“還有一些眼病與氣候相關。” 王玉萍補充道,在眼科最明顯的是過敏性結膜炎,尤其在北方。過敏性結膜炎主要致敏源是植物的花粉,呈季節性的發作,春季和秋季屬於多發季節,部分患者會出現眼睛癢、流淚、充血、燒灼感或者異物感,有一部分患者會合併過敏性鼻炎,打噴嚏、流鼻涕,這部分患者應盡量減少對過敏源的接觸,比如植物花粉、春季的柳絮,還有動物的皮毛、塵蟎,戶外可以佩戴口罩,以便緩解癥狀。
此外,病毒性結膜炎在春季和冬季也比較好發,和流感有一定相關性。患者的癥狀也是眼睛充血、流淚,分泌物主要是水樣的,患者可能最早出現呼吸道感染的癥狀,也可能出現結膜炎的癥狀,這是接觸病毒感染以後容易出現的,一定要注意手衛生。不要用手隨便揉眼睛,也是一個有效的預防辦法。
青光眼不可逆 提倡早期篩查
“青光眼屬於不可逆的致盲眼病,危害非常大。” 張文芳建議,不同類型的青光眼治療的手段也不同,提倡早期篩查。早期篩查以後,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同時患者依從性很好配合治療,有助於保護患者的視功能,取得相對滿意的治療結果。對於青光眼的患者或者有家族史的人,到一定年齡,比如40歲左右,一定要到醫院排查有沒有青光眼。青光眼是很可怕的疾病,要引起高度重視。青光眼主要表現為眼壓高,通過檢測可以評估。還有一些患者,例如閉角性青光眼有一個癥狀是紅視,看東西都是彩色的,可能就是眼壓高了,有這樣癥狀或者視物模糊、流淚,最好及時到醫院去就診。
完成慢病閉環管理是重中之重
張文芳認為,眼科疾病也屬於慢病。整個治療流程要形成閉環:加強早篩,比如近視早篩,糖網病早篩,例如眼底照相或者OCT黃斑掃描,就可以發現問題。然後通過優質的臨床治療手段,再結合慢病管理——長期隨訪在不同階段對併發症給予干預,讓患者能夠獲得非常好的視功能、視力,不要走向盲和殘疾。“早篩、優質、慢管”這個閉環式的管理貫穿全病程,涉及到眼科的所有疾病,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