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移動為“鄂北糧倉”高標準農田裝上“智慧大腦”
更新于:2025-03-29 07:47:46

周倩文

在湖北隨縣新街鎮姚廟村的千畝稻田中,8套智慧監測設備正將土壤墒情、蟲害動態等數據即時回傳至“農業大腦”。近日,由中國移動湖北公司承建的姚廟村高標準農田“四情監測”智慧農業專案正式投用,標誌著“鄂北糧倉”正式邁入數位化耕管新階段。

湖北移動為姚廟村高標準農田打造的“四情監測”平臺

耕地是農業生產的命根子,隨縣作為農業大縣,一直把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作為農業基礎設施補短板和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的重點工程。湖北移動為新街鎮姚廟村高標準農田搭建的“四情監測”專案以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為核心,構建起一套集“苗情、墒情、蟲情、災情”一體化智慧監測體系,智慧看護農作物成長。

據瞭解,通過部署農業氣象站、土壤墒情監測站、蟲情孢子監測站等智能設備,系統可即時採集氣象、土壤濕度、病蟲害等關鍵數據,並上傳至資訊化平臺進行智慧分析。同時精準生成氣象災害預警、蟲情發生趨勢預測、水肥灌溉建議等決策指導,幫助農戶和管理部門提前應對自然災害、病蟲害風險,實現“靠數據說話,按需施策”。

“針對作物缺水缺肥等情況,系統還能自動聯動灌溉閥門、水肥一體機等設備,按需定量精準供給,既避免資源浪費,又減少面源污染,推動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湖北移動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專案的建成有效破解了傳統農業“看天吃飯”、粗放經營等難題。通過“四情”數據的動態監測與智慧調控,農田抗災減災能力顯著提升,水肥利用率提高30%以上,預計每年可助力糧食增產5%—10%。

移動技術人員在高標準農田檢測設備運行狀況

隨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朱主任表示:“這一專案是智慧農業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的創新實踐,為全縣農業數字化轉型樹立了標杆,將加速推動農業生產從經驗主導轉向數據驅動。”

耕地保護是“國之大者”,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高品質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助力全省高標準農田的建設,近年來,湖北移動不斷加大技術研發及推廣應用力度,助力打造智慧農業先行示範區。在湖北孝感、恩施等地,湖北移動搭建起智慧農業雲平臺,全面提升當地高標準農田種植的機械化、智慧化水準。

未來,湖北移動將持續推進鄉村基礎通信設施建設,依託5G-A、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科技手段,讓高標準農田管護更加及時和精準,為“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注入數智動能。(圖/文 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