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久了才明白,衛生間最實用的7個設計,少一個都難受!
更新于:2025-03-30 14:19:32

常言道“金廚銀衛”,但在我眼中,衛生間的裝修重要性顯然超越了廚房。對於不常烹飪的家庭而言,廚房可能只是個裝飾,反觀衛生間卻是日常必需。

因此,裝修中的設計細節顯得尤為關鍵,它們極大地影響著日後的生活滿意度。

今天,我要分享7個提升衛生間實用性的設計技巧,缺少任何一個都可能讓人感到不便,快來檢查你的家是否已經做到了。

一、洗漱區盡量外置

眾所周知,衛生間的理想佈局是實現三分離或四分離設計,即洗漱、馬桶、淋浴分開,甚至增設洗衣區,以優化生活動線,提高使用效率。

然而,並非所有衛生間都能滿足三分離或四分離設計,也並非所有戶型都配備兩個衛生間。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盡量將洗漱區外置,至少形成二分離佈局,方法如下:

1)常見的方法是在洗漱區旁邊增加一堵牆或一塊玻璃隔斷。不過這種方法通常只適合狹長型衛生間。

2)若衛生間空間較小,可採用牆體內移的方式改造出獨立的洗漱區,實現二分離佈局。

3)如果衛生間較小且牆體不可拆除,則可將洗漱區移至外部,如過道或玄關處,具體根據戶型調整。

二、淋浴區不裝隔斷

傳統衛生間常在淋浴處安裝玻璃隔斷以防濺水,實現乾濕分離。

然而,在小面積衛生間中,淋浴隔斷會加劇空間擁堵感,即便是透明玻璃也會影響空間通透性,並存在爆裂風險。

因此,不設淋浴玻璃隔斷能使空間更簡潔開闊,同時避免玻璃水垢難清潔的問題。

洗澡時濺水怎麼辦?實際上,影響並不大。只有馬桶表面會被濺到水,座圈則不受影響。當然,如果介意的話,也可以安裝浴簾,同樣不會影響空間通透性。

三、淋浴區不做擋水條

傳統淋浴區無論是否有玻璃隔斷,都會在地面設置擋水條以防止積水外溢。

但這會增加清潔死角,且使用時容易被絆倒,對老人和孩子不友好。

因此,最實用的做法是取消擋水條,將地面下沉1.5cm,並在側面做45度角或海棠角收口。

相較於傳統擋水條,視覺效果更簡潔美觀,同樣能防止積水外溢,並規避了絆倒風險。

Ps:無論哪種倒角收口,都建議工廠加工完成,手工倒角容易出錯。

四、浴霸不裝在淋浴區內

為了在洗澡時獲得更舒適的暖風,大多數家庭習慣將浴霸安裝在淋浴區內,電工也會預留電線在這個位置。

雖然洗澡時更接近暖風口,身體感覺溫暖,但洗完澡身上有水或出淋浴房時,總會感到涼颼颼,甚至可能感冒。

因此,正確做法是將浴霸安裝在外面的幹區,而非淋浴區內。

別擔心淋浴區不夠暖和,衛生間本身不大,加上水蒸氣作用,幾分鐘內空間溫度就會升高且均衡。

此外,浴霸裝在外面,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蹲馬桶時都可以使用,非常舒適。

五、鏡櫃不要底板

儘管衛生間看似不需要太多收納空間,但日常生活中的小物品卻不少,如洗漱用品、化妝用品等。

因此,在裝修設計時要盡可能多做收納區。例如浴室櫃上方的鏡櫃就是天然的收納區。

但需注意兩點:

1)如果洗漱區和馬桶區在一起,鏡櫃一定要延伸到馬桶上方,最大化擴展收納力。

2)鏡櫃局部打造成無底板區,方便收納擦臉巾、洗漱杯滴水、快速收納吹風機及提升內部通風環境等,從而提升生活效率,保持檯面整潔。

六、洗漱區側面收納

如果浴室櫃和馬桶在一起,定製浴室櫃時側面要做嵌入式收納設計,方便放置手機、廁紙、智慧馬桶遙控器等物品。

若洗漱區獨立在外,可以採用隔斷方式在旁邊設計側邊櫃,存放洗漱和化妝用品,進一步擴充收納力。

七、清潔工具全部上牆

如果在裝修時沒有設計獨立的家政櫃,那麼大多數家庭的清潔工具都會放在衛生間里,比如拖把、清潔刷、粘毛器等。

因此,我們可以利用牆面來收納這些清潔工具,所需的工具只是幾個免打孔拖把夾和一些真空挂鉤而已。

這樣不僅讓清潔工具整齊有序,還方便拿取使用,同時釋放空間,緩解空間壓力。

關於衛生間設計,除了考慮家裡的戶型結構之外,還需結合自己的生活習慣來做選擇。或許上面的設計不適合所有人,但至少可以作為一個思路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