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裝中使用最多的地面材料,瓷磚要是沒選好,全屋裝修都極有可能搞翻車。
盤點瓷磚踩坑的案例,常見的有色差、掉磚、打理難等等。很多人以為這些翻車是瓦工師傅手藝不行導致的,其實從你走進瓷磚店的那一刻起,商家就已經挖好坑等著了。
今天,結合自己的選磚經驗,為大家總結了挑選瓷磚的5條攻略,每一招都直擊要害,讓商家見了都得乖乖地喊你是選磚的“祖師爺”:
瓷磚鋪貼中最為常見的翻車現場就是色差,在展廳燈光的映襯下,瓷磚的顏色看著特別好看,是那種奶白色,顯得很溫柔。可等你把瓷磚買回家貼好后顏色就完全變了樣,一到陰天的時候看著就跟水泥地一樣,這色差也太大了。
怎樣避免瓷磚的色差問題?下面三條照著做:
(1)選擇在不同時段去看磚。晴天正午時去看瓷磚,這個時候陽光充足,通過觀察瓷磚的反光情況,就能很容易發現上面有沒有裂紋、黑點這些瑕疵,它們都會在陽光下現形的。
如果在陰天或傍晚時候去選磚,這個時候的光線就像是南方梅雨季那種比較昏暗的狀態,一些灰調的瓷磚在這種光線下很容易暴露出真實的顏色情況,如果顏色變得特別難看,那就得謹慎考慮了。
(2)實際查看時,用手機閃光燈斜著照瓷磚,要是釉面不均勻的話,一眼就能看出來,這種瓷磚就可以直接pass掉了。
(3)如果可能,直接把展廳的瓷磚帶到你家房子里現場看,這種情況下瓷磚表現出來的狀態就是真實的效果了。
注意!要選擇同一色號並且是同一窯爐生產的瓷磚,外包裝上的批號哪怕只差一位都不行,不然很容易出現色差問題。
有些不良商家會把陶土磚當成全瓷磚來賣,剛開始可能覺得沒什麼問題,可等過了3年,瓷磚就開始掉了,嚴重的甚至能把馬桶都砸穿,這可是很大的安全隱患。
怎樣識別出這種劣質磚?簡單的倒水測試就能看出問題:
把水倒在瓷磚上,如果瓷磚在很短時間內就把水吸收了,那這就是陶土磚,它的吸水率大於10%,這種瓷磚白給都不能要,趕緊避開。
要是水倒上去10多分鐘后瓷磚表面會微微濕潤,那說明這是半瓷磚,它的吸水率在5%-10%之間,這種瓷磚用在廚房做牆磚的時候可得慎重,因為廚房環境比較潮濕,容易出現問題。
如果水倒上去長時間瓷磚表面基本沒什麼變化,那就說明這是全瓷磚,它的吸水率小於0.5%,這種瓷磚質量比較好,不過上牆的時候必須要用瓷磚膠來粘貼,才能保證牢固性。
瓷磚的平整度決定了鋪貼后的效果,有的瓷磚平整度不好,貼完了會出現明顯的高低差,這時候就算做了美縫也也會特別難看,根本挽救不了。
怎樣檢驗瓷磚的平整度呢?下面教大家用一枚硬幣看出瓷磚平整度達不達標:
把兩塊瓷磚面對面緊扣在一起,然後看看縫隙能塞進什麼東西。如果縫隙極限是塞進1枚硬幣,那說明瓷磚的平整度是合格的,可以正常鋪貼。
要是兩磚相扣后縫明顯較大,塞進1枚硬幣后都還有空間,那這樣的瓷磚品質就比較差了,屬於劣質磚,再便宜都不要買。
除了檢查平整度之外,還要重點查看瓷磚的四角以及中段這些部位,要知道就算瓦工師傅手藝再好,面對這種品質差的磚,也是沒辦法補救,而最後裝修翻車的後果只能自己承受。
品質好的瓷磚一定是比較耐磨的,有些商家在推銷瓷磚的時候吹噓自家瓷磚的莫氏硬度能達到6級,可實際用鑰匙一刮全是白痕,這耐磨度根本就不行,明顯就是在忽悠人。
實際挑選時,我們用隨身帶的鑰匙就可以檢測出瓷磚的耐磨程度:
要是用鑰匙刮完之後,瓷磚表面白痕很明顯,那就說明它的釉面厚度小於0.8mm,這種瓷磚質量比較差,適合使用頻率不高、對耐磨要求不高的地方隨便用用,比如出租房。
如果刮完之後只是出現輕微的劃痕,那就說明釉面厚度在0.8-1.2mm之間,這種瓷磚可以滿足普通家庭日常的使用需求。
要是刮完之後瓷磚表面毫髮無損,那就說明釉面厚度大於1.5mm了,這種瓷磚品質就比較好了。
另外,還要注意看瓷磚的包裝,上面要是沒有“釉面熔塊≥1300℃”的標識,這樣的瓷磚耐磨度堪憂,最好不要選擇。
很多人都遇到過這種劣質瓷磚,沾上一點油漬之後就直接會滲進磚面里了,怎麼擦都擦不乾淨,每次清潔都要費好大勁兒,時間一長就變得髒髒的,顏值大打折扣。
那挑選瓷磚時怎樣檢測易清潔度呢?下面的小方法可以嘗試:
拿油性筆在瓷磚上寫字,然後靜置5分鐘。如果用抹布能秒擦乾淨,那就說明這瓷磚用的是超潔釉,以後清潔起來會比較容易。
反之,要是得用力擦才能把字擦除,那就說明這瓷磚用的是普通釉,污漬積累起來比較難打理 。
如果筆跡難於徹底擦除掉,那就說明這瓷磚用的是劣質釉,這種瓷磚可千萬不能買。
還有一點要注意,有些導購會忽悠說這是啞光磚所以不好清潔,其實品質好的啞光磚油性筆跡用酒精濕巾一擦就能擦乾淨,可別被他們忽悠了。
補充提醒三點:
1.瓷磚到貨之後,一定要先驗磚再簽收,拆箱查看色號,要是發現瓷磚不平整,那就直接拒收,別等貼上去了才發現問題,到時候就麻煩了。
2.瓷磚包裝箱上有三個要素缺一不可:生產日期、色號以及放射性A類認證。
3.避免雜牌瓷磚,建議選擇廣東磚,一定要認准實際的生產位址,而不是“公司註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