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顯示,當前西南地區小麥處於拔節至孕穗期,長江中下游開始拔節,黃淮海、西北進入返青起身期。全國冬小麥一二類苗比例達89.7%,與上年相當、好於常年。各地因苗施策,有序開展田管作業。
在安徽潁上,種植戶們正在對冬小麥追施水溶肥。安徽省今年應用智能預測預報系統,為20萬個新型經營主體和60多萬名農機手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同時還開發了農業生產全過程的一系列預報預測產品。
河北石家莊的430萬畝冬小麥已全部返青,在藁城區北營村的麥田裡,5台自走式打藥機正開展噴洒作業,和往年不同的是,它們配備了北鬥自動導航駕駛系統,能夠邊作業邊進行相關信息的記錄。
今年我國繼續實施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其中水肥一體化作為主流增產技術,在更多地塊得以推廣。在青島即墨,當地農技人員指導農戶將水肥一體化與測土配方施肥相結合,實現水肥的同步、精準輸送。
新疆今年實施“總量控制+彈性配置”供水模式,堅持節水、蓄水、調水、增水統籌發力,糧食生產用水得到有力保障。在水肥一體化上,重點推進智慧水肥決策系統與滴灌網路的協同作業。
新疆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謝映周稱:“我們的高標準農田50%都實現了自動化灌溉,根據作物需水的規律或土壤的墒情自動開啟,這種灌溉方式就可以構建合理的增產群體。”
全國已春播糧食超3500萬畝
據瞭解,目前,全國已春播糧食3500多萬畝,進度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早稻育秧過半,栽插近一成。
浙江寧波今年計劃播栽早稻35萬畝。黃家埠鎮的這家水稻育秧中心用上了智能協同的四軸機械臂作業,每隔15秒就可以精准抓取10個秧盤,效率從普通流水線的每小時1600盤提升到每小時2200盤。
江西1800多萬畝早稻育秧也已陸續開始,當地已推進建成水稻機械化育秧中心1357個。在南昌這家合作社,最新一代自動化育秧流水線啟用,一天可以提供500畝大田的秧苗。隨著這樣規格統一、適宜機械移栽的秧苗大範圍推廣,當地的機插率也大大提升。
目前,東北地區也進入了備耕的大忙時節。為了築牢糧食生產根基,黑龍江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1億畝,其中保護性耕作2670萬畝以上,計劃年內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1169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