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龔豐碩 通訊員康苗苗
3月26日,春光明媚,鄭州博物館新館迎來了一群朝氣蓬勃的小訪客,一群來自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外國語小學的學生。這場以“觸摸歷史脈絡,傳承文化薪火”為主題的研學活動,通過專業講解與自主探索相結合的方式,讓小學生們在文物與科技的碰撞中,感受鄭州深厚的歷史底蘊。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學生們首先走進“天地之中”展廳。展廳以嵩山文化為核心,通過新鄭裴李崗文化陶器、登封周公測景台模型等展品,串聯起鄭州8000年的文明史。當螢幕上播放嵩岳寺塔的3D動畫時,學生們紛紛驚歎:“原來家門口的嵩山藏著這麼多‘國寶’!”講解員以生動的語言介紹商代青銅方鼎的饕餮紋,四年級學生余若溪指著展櫃中的灰陶烏龜興奮道:“這些紋路和真烏龜一模一樣,古人是怎麼做到的?”
隨後,學生們步入“創世王都”展廳。這裡陳列著鄭州地區夏、商、週三代的歷史文物,鎮館之寶九鼎八簋、商代青銅方鼎等展品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展廳內還還原了商代都城夯土牆遺址,學生們通過類比“版築法”體驗古人築牆的智慧。三年級學生李鵬程感歎到:“沒有水泥也能建城牆,太厲害了!”講解員還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講述“天子九鼎”背後的禮制故事,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
集體參觀結束後,學生們帶著任務卡開啟自由探索。有的趴在戰國車馬坑展區臨摹青銅器紋樣,有的圍著智慧導覽機器人追問“鄭州最早的城牆有多高”,有的則通過觸控螢幕“修復”破碎的陶罐,在遊戲中學習文物保護知識。五年級學生宋美妍興奮地說:“我最喜歡那個會‘說話’的編鐘,輕輕一點就能聽到3000年前的音樂!”
活動結束後,許多學生在研學手冊上寫下感悟:“原來鄭州的歷史比課本裡更精彩!”帶隊教師路偉強表示:“博物館課程是課堂的延伸,實物觀察和動手實踐讓孩子們的學習更立體,用文物講好中國故事,讓文化自信的種子在少年心中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