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愷
近日,阜南縣供電公司通過部署移動式儲能系統,不僅徹底解決了轄區內197戶居民長期存在的光伏上送電壓不穩的困擾,還在新能源消納領域探索出一條創新路徑。這一實踐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了可複製的樣本。
末端低電壓疊加光伏消納難,傳統電網遭遇雙重挑戰。位於阜南縣老觀鄉保莊圩5#06392柱上變台區的變壓器長期面臨結構性矛盾:在用電高峰期,末端用戶電壓低至198V,空調、電磁爐等大功率電器頻繁宕機;而在白天光伏大發期間,該區域分散式光伏發電高峰時卻面臨“發的電用不完”的窘境。傳統電網改造耗時久,且無法解決新能源間歇性發電與用電負荷時空錯配問題。
面對這一雙重挑戰,阜南縣供電公司投入的移動式儲能系統展現出獨特優勢。這座形似集裝箱的裝置內置智慧控制系統與模組化電池組,可根據電網狀態即時切換“充電寶”與“穩壓器”雙重角色。在用電晚高峰,當監測到某相電壓低於215V時,系統立即啟動智慧補償:通過儲能電池放電直接提升線路電壓,使末端電壓穩定在220V以上。在白天光伏大發期間,系統則在電網電壓高於220V且儲能電量低於95%時,自動吸收過剩電能。這套系統就像精明的“電力管家”,其動態充放電策略確保儲能設備始終處於最佳狀態——日間以“涓流充電”方式儲備綠電,夜間按需精準釋放,既避免電池過度充放損耗,又使變壓器負載率穩定在安全區內。
該儲能專案投運以來成效顯著:末端使用者再未出現低電壓問題,低電壓投訴實現“清零”,該台區的低壓線損也由投運前的1.5%降低至1.1%;同時,也解決了該區域光伏消納的問題。
隨著國家“雙碳”戰略深入推進,移動式儲能展現出的靈活性與經濟性,正在重塑配電網升級路徑。當科技創新持續注入電網“毛細血管”,帶來的不僅是電壓數值的變化,更描繪出新型電力系統綠色轉型的生動圖景。(張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