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我國高速鐵路網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汕汕高鐵迎來新進展:汕頭至汕頭南段關鍵控制性工程汕頭灣海底隧道成功貫通,這也是我國首座設計時速350公里、單洞雙線的高鐵海底隧道。
穿越17條斷層
盾構機助力海底掘進
上午,隨著最後一層岩體成功破除,“永平號”盾構機順利露出,意味著汕頭灣海底隧道正式貫通。盾構機的直徑達到14.57米,相當於5層樓左右的高度,這也是目前我國高鐵海底隧道中應用的最大直徑盾構機。
據悉,汕頭灣海底隧道全長9781米,最深處距離海面98.5米,所處海域位於8度高烈度地震區,隧道共需要穿越17條斷層破碎帶,其中,盾構段既要穿越長距離的堅硬花崗岩地層,礦山段又要解決穿越僅2米多覆岩的軟弱地層難題,建設難度很大。
在施工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地質情況,項目建設方一共採用了6種隧道施工方法,工法複雜多樣。歷經5年左右的建設,汕頭灣海底隧道為我國高鐵海域隧道建設積累了有益經驗。
在海底隧道實現貫通后,盾構機要再向前空推約463米,到達指定位置后再進行拆機。這也將是國內首次實施超大直徑盾構海底洞內拆解。
在高鐵海底隧道後期運營中,還需要考慮減震隔震和斷層活動、水下水壓高和腐蝕性強這兩個方面的難題。項目建設方對盾構管片的防水墊進行了多次優化,同時研製出了新型的抗裂材料,降低海水滲漏和隧道開裂腐蝕的風險。
汕汕高鐵剩餘段
預計年底具備通車條件
汕汕高鐵,正線全長約162公里,從廣東的汕尾到汕頭,其中,汕頭南至汕尾段已於2023年底先行通車,汕頭灣海底隧道貫通后,剩餘段汕頭南至汕頭段預計今年年底具備通車條件。
未來全線建成通車後,將與廣汕高鐵、漳汕高鐵等共同組成我國高速鐵路網沿海通道部分,粵東地區可以更快通達大灣區城市乃至粵西地區,打通廣東的東西兩端。同時,通過在建的漳汕高鐵,也可更快到達長三角地區。
總台記者/魏星 吳媚苗
來源:大灣區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