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上萬篇筆記吐槽被盜 電動車車標成為部分青少年群體“身份卡”?
更新于:2025-03-26 18:37:22

社交媒體上多篇吐槽電動車車標被盜的筆記

封面新聞記者姚瑞鵬

3月25日,在山西做外賣騎手的小山遇到一件糟心事,在送餐路上發現自己的電動車車標被人偷走,發文吐槽才發現周圍並不止他一個人的車標被偷。目前在小紅書平臺#9號電動車被偷車標已有超過一萬多篇帖子。

被貼上“叛逆圖騰”“社交貨幣”等標籤后,一枚普通的九號電動車金屬車標,正在成為部分青少年爭相收集的“身份卡”。

社交媒體上關於該電動車車標被盜的筆記有上萬篇

“他們只取車標不破壞車輛”

電瓶車標頻繁被盜

3月25日,在山西做外賣騎手的小山遇到一件糟心事,在送餐路上發現自己的電動車車標被人偷走,發文吐槽才發現周圍並不止他一個人的車標被偷。近期記者翻閱相關社交平台發現,九號電動車車標被偷成為高熱話題。

而在這些話題背後,卻直指部分青少年。3月9日,在河南生活王女士發現自己的車標被盜,調取監控查看是三位帶著口罩的青少年,“他們只取車標不破壞車輛,取下車標就走了。”同時一教師向記者反映,現在學生間流行以車標作為“交換籌碼”,甚至有學生將車標藏在文具盒中,利用課間進行“拍卡”遊戲。據該教師觀察,有學生書包內藏的多個車標,稱“用三個‘閃電卡’換了同學的遊戲皮膚。目前有部分學校已發佈通知,明確禁止攜帶車標入校。“孩子說集車標就在同學裡有話語權,車標中還分為不同的等級。”廣州家長劉女士發貼稱,其子同學為收集車標多次夜不歸宿,自己十分不理解。

記者發現在相關視頻平台中發現,有不少網友發佈視頻或者評論炫耀自己所盜的車標數量和難度。還有視頻詳細解答如何拆卸車標,在評論區中,九號電動車被部分青少年人群看作叛逆的象徵,“因為容易改裝、外觀流暢、名字時髦等原因,目前九號電動車在年輕人中定位特殊。”26日,記者來到成都錦江區一九號電動車專賣店,該店老闆林先生稱車標被盜,主要是有兩種說法,一是可以在二手平臺賣到幾塊到十幾塊不等,另一種就是做收藏。

該車車標

從“拆車件”到“限量款”

被盜車標在二手平台進行交易

記者隨後到二手平台閑魚、轉轉上進行查詢,九號車標交易資訊大量湧現。記者調查發現,商品描述呈現明顯分層:基礎款標註“原廠拆車件”,售價30-80元;限量款聲稱標價高達數百元,但無法提供合法來源證明;更有賣家提供“代拆教學”服務,聲稱“包教包會,夜間實操指導”。

“基本上一天出幾個車標,沒有系統全系列車標,或者標註微破損等字眼的,很有可能都是盜竊車標轉手的。”林先生告訴記者,可能二手平臺的車標比線下門店的售價便宜,車標遺失的人可能大都選擇在二手平台購入,也是讓車標盜竊增多的原因之一。

儘管相關平台遮罩了“九號車標私人”關鍵詞,但變體表述層出不窮。記者搜索“N標”“閃電金屬片”仍找到數百條商品,部分賣家上傳車標照片時標註“動漫周邊收藏”,實際交易通過私信完成。更隱蔽的賣家採用“圖片暗號”模式:上傳空白圖配文“懂的私聊”,或在電動車配件頁面植入車標局部特寫。此類交易遊走在“二手物品轉讓”與“銷贓教學”的灰色地帶,現有平台規則難以精準界定責任。

二手平臺售賣情況

“單個車標價值通常不足刑事立案標準”

記者就相關現象聯繫九號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員工稱車標目前沒有辦法進行防盜所以會有被盜竊的情況,在技術防控方面,暫時沒有辦法進行防盜措施。

四川恆融律師事務所律師項鴻則指出,此類案件暴露法律短板:單個車標價值通常不足刑事立案標準,但多地出現同一受害者多次被盜情況,累計金額認定存在爭議;二手交易中“傳授犯罪方法”與“普通分享”的界限模糊;現有訓誡措施對未成年人威懾力不足。

“要想防止此類事件持續發生,需要從家校教育多入手,讓青少年群體形成正確三觀。”項鴻稱具體來說,企業可設計不可拆卸的液態金屬車標,需專用工具破除;使用者教育方面,在APP內增設“車標文化倡導專區”,解析盜竊法律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