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中國汽車市場,是一場“狂飆”與“墜落”並存的生存遊戲。中汽協數據顯示,全年汽車產銷累計完成3128.2萬輛和3143.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7%和4.5%,但“高增長”背後是超70個品牌、330多款車型捲入價格戰的慘烈現實。
而隨著蔚來、理想、賽力斯、小米等新勢力車企陸續發佈年度財報,行業分化愈發清晰,有的以盈利站穩腳跟,有的憑潛力逆勢突圍,有的則在虧損泥潭中掙扎....那麼在這場業績大考中,誰的故事最值得關注?
理想汽車
作為新勢力中首個實現全年盈利的車企,理想汽車2024年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全年營收1445億元,同比增長16.6%,連續兩年突破千億;淨利潤80億元,連續九個季度盈利。儘管車輛毛利率從2023年的21.8%降至19.8%,但仍居新勢力之首。其成功源於精準的“家庭使用者”定位與高效的增程技術路線,全年交付超50萬輛,穩居20萬元以上中國品牌汽車銷量榜首。
賽力斯
賽力斯的2024年堪稱奇跡年,儘管年報尚未正式披露,但其業績預告顯示,全年營收預計達1442億至1467億元,同比增長302.32%至309.30%;淨利潤預計55億至60億元,首次扭虧為盈。這一飛躍式增長的核心動力,是問界系列車型的爆發,問界M7和M9合計貢獻超八成銷量,全年新能源車銷量42.69萬輛,同比增長182.84%。智選模式的技術賦能與渠道協同,讓賽力斯直接從邊緣車企躍升為“華為系”頭號選手。
潛力組:
零跑汽車
車叔個人認為,零跑是2024年新勢力中的最大的黑馬。全年交付29.37萬輛,同比增長超90%;營收321.6億元,同比增長92%;毛利率從0.5%躍升至8.4%,第四季度實現單季度盈利。其成功關鍵在於對成本的極致控制,其中C10車型以15萬元級價格提供雷射雷達和Orin-X晶片,直接衝擊合資燃油車市場,零跑的逆襲證明瞭薄利多銷策略的可行性。董事長朱江明甚至放言:“2025年零跑將挑戰50萬輛銷量,並實現全年盈利。”
小米汽車
小米造車的首年表現遠超預期,全年交付13.69萬輛,首款車型SU7上市即登頂20萬至30萬元純電轎車銷冠。從數據來看,2024年,小米的汽車業務營收為328億元,毛利率18.5%,雖然凈虧損62億元,單車虧損約4.53萬元,但在一眾造車新勢力中,小米無疑是首年表現最為亮眼的存在。雷軍將2025年定義為“規模決勝年”,目標交付35萬輛,並推出首款SUV車型,依託小米生態的流量優勢與供應鏈整合能力,其潛力不容小覷。
小鵬在2024年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全年交付19.01萬輛,同比增長34.2%;營收408.7億元,同比增長33.2%;毛利率從1.5%一舉提升至14.3%,淨虧損收窄44%至57.9億元。今年以來,小鵬也是延續的2024年的強勢表現,成功超越理想,登頂新勢力銷冠,對於盈利,小鵬的高管們普遍展現出樂觀態度,其中在近日的財報溝通會上,董事長何小鵬表示:“2025年四季度將實現盈利,屆時小鵬將成為全球首個全場景智駕盈利的車企。”
危機組:
目前處境不佳的新勢力有很多,今天重點聊一下名氣較大的蔚來。蔚來的2024年充滿矛盾,一方面,該品牌多項數據創下歷史最佳,如全年交付22萬輛,同比增長38.7%;營收657.3億元,同比增長18.2%;汽車毛利率提升至12.3%。另一方面其凈虧損卻擴大至224億元,亦是創歷史新高。
車叔個人看來,蔚來的困境源於兩大結構性矛盾,首先是如同雙刃劍一般的換電生態,截至2024年底,蔚來建成換電站2350座,覆蓋“九縱九橫”高速網路,但單站日均服務僅45次,遠未達盈虧平衡點(約60次)。換電體系每年吞噬超50億元運營成本,而肩負走量重任的子品牌樂道未能打開大眾市場,全年銷量不足5萬輛,難以分攤固定成本。其次是高端市場的增量減少,眾所周知,蔚來主攻30萬元以上純電市場,並且取得了不錯的市佔率,但該市場區隔總量一般,而且隨著比亞迪仰望、問界、理想等競品湧入,蔚來的增長空間日益受限。李斌雖提出“2025年實現盈利”,但資本市場耐心漸失,目前其股價較2023年高點已下跌逾60%。
車叔總結
2024年的業績分化,為2025年埋下伏筆。理想、賽力斯已初步走通盈利之路;零跑、小米和小鵬依託性價比與生態優勢蓄勢待發,盈利指日可待;蔚來則需在高端堅守與規模擴張間找到平衡點。在這場“盈利攻堅戰”中,技術反覆運算、成本控制與全球化能力將成為決勝關鍵。正如某分析師所言:“2025年,車企要麼靠利潤活下來,要麼靠故事活下去——但資本市場已不再為夢想買單。”
*聲明:上述內容及觀點,僅代表作者,與網上車市無關,如有來源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可通過郵箱與我們聯繫,郵箱位址:marong@che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