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問《西遊記》裡最讓人抓心撓肝的謎團,菩提祖師准保排前三。您看這位老爺子,能教出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可自己卻貓在西牛賀洲的犄角旮旯裡,連如來佛祖都裝作瞧不見他。這事兒聽著邪乎不?今兒咱就順著山間野史、佛道典籍,把這段藏了千年的公案掰開揉碎了說道說道。
要說菩提祖師的本事,那可是三界獨一份。您瞧孫悟空在他跟前學藝那會兒,七十二變說教就教,筋鬥雲說創就創,連天庭都查不出個來龍去脈。可就這麼位能改寫天地規矩的主兒,偏要縮在靈台方寸山的破山洞里,這跟開著法拉利住茅草房有啥區別?《封神演義》裡倒有個線索,當年通天教主擺下萬仙陣,被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哥仨合夥給陰了。您猜怎麼著?《西遊記》里這位菩提祖師,八成就是吃了敗仗的通天教主改頭換面!
這事兒得從上古神魔大戰說起。當年截教門徒遍佈三界,連個蛤蟆精都能修成金仙。結果元始天尊嫌他們"有教無類",愣是聯合老君、接引道人來了個"三教共伐"。菩提祖師...啊不,那時候還叫通天教主,被自家徒弟長耳定光仙賣了陣圖,萬仙陣破得那叫一個慘。
您看《封神演義》裡寫的:"截教門人星落雲散,七零八落",活脫脫就是場仙界大逃殺。戰敗的通天教主哪還有臉見人?只能改頭換面,躲到西牛賀洲當起了"菩提老師傅"。
要說這靈台方寸山選得是真講究。您看那山門口的對聯,"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合起來就是個"心"字。這可不是吳承恩隨便寫的,道家講究"心外無物",佛家推崇"明心見性",老爺子這是把三教精髓都揉進地名里了。更絕的是這山在甘肅靈台縣,您查《大明一統志》就知道,此地自古就是道家洞天福地,跟終南山、龍虎山齊名。合著菩提祖師這是"大隱隱於市",躲在天庭眼皮子底下玩燈下黑呢!
最讓人拍案叫絕的是如來佛祖的態度。您想啊,靈山就在西牛賀洲,眼皮子底下蹲著這麼位大佬,如來能不知道?可人家愣是裝聾作啞,逢人就說"西牛無上真"。這齣戲唱得,比現在官場里的"我不知道"還溜。要我說,這是兩位大佬心照不宣的默契,您躲您的清靜,我裝我的糊塗,大家相安無事。您看後來孫悟空大鬧天宮,如來出手鎮壓時,可曾提過半句"這是您老徒弟"?
要說菩提祖師這手"隱身術"玩得是真絕。您看《西遊記》裡寫的,天庭派千里眼順風耳查孫悟空來歷,愣是查不出個所以然。這可不是二位神仙眼拙,實在是菩提祖師用了"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大神通。道教《雲笈七簽》裡說,修到混元大羅金仙就能"與道合真",連生死簿都勾不了名。合著老爺子早把自己從神仙編製里除名了,天庭的花名冊上壓根沒這人!
不過您可別以為菩提祖師就真成宅男了。您看孫悟空學藝那會兒,洞府里三千弟子,個個都是三界難尋的好苗子。這哪是隱居?分明是開補習班培養造反派!更絕的是他教孫悟空的本事,七十二變專克天庭雷火,筋鬥雲能破天羅地網,活脫脫就是給玉帝老兒上眼藥。要我說,菩提祖師這是憋著口氣,等著哪天東山再起呢!
說到千年前那場變故,還有個細思極恐的細節。您看《西遊記》里,鎮元大仙為啥上趕著跟孫悟空結拜?人家地仙之祖,跟三清稱兄道弟的主兒,憑啥給個弼馬溫面子?《五莊觀秘聞》裡記載,鎮元子當年受過通天教主點撥,這才修成地仙之祖。他認孫悟空當兄弟,那是變著法給老領導遞投名狀呢!
現如今咱再琢磨這事兒,倒品出幾分人生哲理。您說菩提祖師圖啥?要名,人家曾是萬仙來朝的截教教主;要利,揮揮手就能再造個花果山。可人家偏選了個"心"字當道場,教徒弟先修心再修法。這跟現在某些大師動不動就曬豪車豪宅比,境界不知高到哪裡去了。所以說啊,真正的神通不是移山填海,而是藏鋒守拙。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推開斜月三星洞的石門,裡頭可藏著三界最大的棋局。您別看菩提祖師整天打坐參禪,人家下的是盤橫跨千年的神仙鬥法。
當年孫悟空拜師那齣戲就透著蹊蹺。您想啊,菩提祖師早算准了石猴要來,連開門的仙童都排練好了詞兒。這哪是收徒弟?分明是等著魚兒咬鉤!《西遊記》原著寫得明白:"料定今日有個修行人來到",這未卜先知的本事,玉帝老兒都得饞哭了。
更絕的是教學安排。長生術、七十二變、筋鬥雲,這三板斧看著簡單,可招招衝著天庭軟肋。長生術破蟠桃延壽的把戲,七十二變克天庭的照妖鏡,筋鬥雲更是把十萬天兵當猴耍。您說這是巧合?我看是菩提祖師給玉帝備了份"大禮"!
最耐人尋味的是逐出師門那場戲。孫悟空變棵松樹,擱現在頂多算課堂小動作,可菩提祖師愣是發了雷霆之怒。您細品他說的:"日後惹出禍來,不把師父說出來?"這話聽著像撇清關係,實則是給孫悟空遞話,鬧吧,鬧得越大越好!
要說這師徒倆的默契,比現在諜戰劇裡的接頭暗號還絕。您看孫悟空下山後,搶龍宮、鬧地府、反天庭,哪件事不是踩著天庭臉面跳舞?可菩提祖師愣是裝不知道,由著徒弟把三界攪得天翻地覆。這手"借刀殺人"玩得,比諸葛亮火燒赤壁還高明三分。
不過您可別以為如來佛祖是吃素的。安天大會上,他瞧著五行山下壓著的孫悟空,心裡跟明鏡似的。為啥不揭穿?《靈山秘錄》裡記載,如來早看出這是菩提祖師的"棄子戰術",正好藉機把手伸進東土。兩位大佬這是心照不宣,拿孫悟空當棋盤上的過河卒呢!
要說最慘的還是玉帝。您看他被猴哥嚇得鑽桌子底,哪還有半點三界之主的威風?這齣戲揭了天庭的老底,沒了蟠桃宴的胡蘿蔔,神仙們壓根不賣命。菩提祖師這招"隔山打牛",愣是把玉帝的遮羞布扯了個精光。
如今再逛三星洞,石桌上還擺著未下完的棋。黑白子糾纏得像三界恩怨,菩提祖師攆著鬍子笑而不語。這盤棋從封神下到西遊,從靈山擺到天庭,下一步該怎麼走?怕是連老爺子自己都在等個有緣人。
三星洞後山有眼不老泉,泉水映著菩提祖師千年孤影。您要問他后不後悔?看看石壁上刻的《黃庭經》就懂了,"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以為真"。
當年截教萬仙來朝的盛況,早化作了洞中青煙。您看《封神演義》裡寫的,金鰲島十天君、三霄娘娘,哪個不是驚才絕豔之輩?如今只剩洞府石壁上幾道劍痕,供新弟子們揣摩當年風采。有回孫悟空問起這些劍訣來歷,菩提祖師摸著斷成兩截的誅仙劍,說了句:"利器易折,慧劍常存。"
要說修仙這事兒,菩提祖師比誰都看得透。您看現在天庭那幫神仙,吃著蟠桃還想著金丹,拿著俸祿還貪著香火。哪像三星洞裡的日子,晨鐘暮鼓,粗茶淡飯,倒是修出個"心遠地自偏"的境界。《道德經》裡說的"大隱隱於朝",怕就是這般光景。
最讓人唏噓的是鎮元子來訪那次。地仙之祖提著人參果登門,說要謝當年傳道之恩。菩提祖師卻指著滿山野果笑道:"天地靈根,不及心中一念。"倆人對著雲海下了三天棋,臨走時鎮元子對著山門三鞠躬,嘆道:"老師終究是老師。"
您要說菩提祖師完全斷了念想,那也不盡然。有年中秋,他望著月亮突然起了興致,隨手點化個玉兔精。第二天聽說廣寒宮跑了個搗藥兔,連忙把法術收了。這事兒記載在《三星洞雜記》里,批註寫著:"童心未泯,道心不移。"
如今的三星洞,早不是當初的避難所。您看石階縫裡鑽出的蘭草,梁柱上結網的蜘蛛,處處透著"道法自然"的氣韻。菩提祖師偶爾給新弟子講道,說的盡是"雲卷雲舒"、"花開花落",再不提當年橫掃三界的威風。有回小童問他:"祖師為何不出去走走?"他指著洞外飛瀑笑道:"此間方寸,可納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