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天的到來,鄉間的荒野山嶺中各種野生果實也漸漸進入成熟季節。近日的雨水和溫度下降讓我閑來無事便上山散步,竟然發現了一些小時候常吃的野生果實。像八月炸、刺梨、金櫻子等都頗為常見。但其中一種野果卻特別引人注意,它的果實量大而且形狀獨特,既像火棘又似石榴籽,色澤晶瑩剔透。嘗一嘗,酸甜可口,十分滿足,這種野果便是碎米果,學名為珍珠莢蒾。
碎米果對於60、70、80年代的農民朋友來說並不陌生。在那個物質匱乏的時代,農村的孩子們常常沒有零食吃,便會到山上尋找各式各樣的野果。而碎米果就是其中極受歡迎的一種,它承載了許多人童年的回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植物的世界,深入了解並認識珍珠莢蒾。
深入探索珍珠莢蒾的世界,了解並認識珍珠莢蒾。
珍珠莢蒾,亦名碎米果,屬於莢蒾的一個變種。在不同地方,它還被人們稱作老米醋、老米果、老米酒、老米酒花、冷飯果、冷飯子、米酒果等。這是一種屬於五福花科莢蒾屬的落葉灌木,與瓊花和木繡球是同科同屬的植物,具有近緣關係。
儘管珍珠莢蒾是一種灌木,但其高度通常可以達到3米左右。它的莖呈灰褐色,嫩枝上布滿細膩的絨毛。其葉片互生,形態為橢圓狀披針形或者長圓狀披針形。珍珠莢蒾的花期在夏季,大約是每年的5月至6月,花白色略帶黃色,花量頗豐。
果期則在秋季,即每年的8月至10月,正值珍珠莢蒾成熟的季節。其果實呈球形,成熟後變為紅色,酷似一顆顆石榴籽,晶瑩剔透。目前這種植物主要分佈在我國的華中、西南以及長江以南地區,偏愛生長在山坡或山坡灌叢中,是農村荒野中常見的灌木種類之一。
珍珠莢蒾的食用價值
珍珠莢蒾果實成熟之後可供食用,主要是其外層的果肉,味道酸甜可口。不過由於碎米果體積較小,宜大把享用,類似吃石榴的方式。尤其是在夏秋兩季,採摘一大把放入口中,能讓人精神煥發。
碎米果可以直接生食,亦可仿照廣西人吃生芒果的方法,加入鹽和辣椒面一勺一勺地享用,風味獨特。也有人用它來泡製飲品,未嘗試過的朋友不妨嘗試一番。
珍珠莢蒾的藥用價值
珍珠莢蒾不僅果實可食,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其根、枝、葉、果均可入藥,用於治療如癥瘡發熱、風熱感冒、過敏性皮炎、跌打損傷等多種疾病。
此外,隨著對這種植物認識的加深,人們發現其種子亦有相當價值,可用於榨油製作肥皂、潤滑油及油漆等。因此可以說珍珠莢蒾全身是寶。
珍珠莢蒾的觀賞價值
除了上述價值外,珍珠莢蒾還是非常優秀的觀賞植物。因其花果量大,果實成熟時紅彤彤一片、碩果累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極具觀賞價值和良好的寓意。因此,它也常被作為園林綠化植物栽培,受到人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