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瞭解,該專案機組共有20颱風機,每台容量10兆瓦,總規模20萬千瓦,全容量併網後,每年可輸出5.6億度清潔電能,滿足67萬多人一年的用電量。該風電專案還可為周邊32萬平方米地區供暖,每年可節約標煤超過16萬噸,減少產生二氧化碳約46萬噸,有效助力當地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百米高空的“針線活”
風力發電機拔地而起離不開這項“黑科技”
在平均風速達8.41米/秒的百米高空“穿針引線”,這場面你見過嗎?興龍風電場所在的克什克騰旗,12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可達8.41米/秒,適合大容量風機高效運行。但當地氣候條件複雜多變,經常會出現8級以上的大風,而風機吊裝作業需要在6級風力以下環境中才能開展。建設團隊運用高精度演算法模型,能夠即時監測吊裝作業機位周圍10公里左右的風速風向,將可視化數據遠端傳輸至指揮和作業人員,幫助他們提前應對異常天氣 ,確保風機吊裝安全。戳視頻,看“超級大風車”如何拔地而起。
“逢山開路”在這一刻具像化
原來超長風機葉片是這樣運輸的
興龍20萬千瓦風電專案每颱風機葉片長達107米,重達34噸。這些“大塊頭”風機部件,如何翻山越嶺,運送到風機吊裝的地點?項目建設團隊研發出針對風機運輸道路地勢情況的測量系統,精確測量場區內部運輸道路的轉彎半徑和坡度,識別運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在設備運輸之前完成道路修整,提高設備運輸效率和安全性。戳視頻,來看如電影特效般的風機葉片運輸場面!
(總台記者 岳旭輝 宋文植 宋振興)
(央視新聞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