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得腎結石?4類人容易被腎結石盯上!尤其第一種
更新于:2025-03-26 14:55:04

阿姨,56歲,4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下腹間斷性隱痛,伴有噁心、嘔吐兩次,有噴射性趨勢,嘔吐物為胃內容物,為尋求診治前往醫院進行急診。

就診時,醫生為其進行體格檢查提示存在腎區叩擊痛,尿常規檢查報告提示尿中有均一性紅細胞和結晶,腹部彩超提示右腎輕度積水、右腎結石、右側輸尿管上段輕度擴張,初步診斷為右腎結石,入院進行進一步診治。

入院後,鐘阿姨完善腹部CT ,檢查提示右側輸尿管上段結石、右腎輕度積水、右腎結石。

醫生與鍾阿姨及其家屬溝通交代病情后,確定行纖維軟性腎鏡取石術,並完善術前相關檢查,排除手術禁忌症後,於全麻下為鍾阿姨進行手術治療,手術過程順利。

術后6天,鐘阿姨未見不適癥狀,複查時自述腹痛消失,嘔吐、噁心等癥狀也基本好轉,複查腹部CT右側腎臟積水基本消失,醫生綜合情況,同意出院。

醫生提醒,腎結石是較為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當患者出現腹部疼痛,並伴有肉眼可見的血尿,以及噁心嘔吐等癥狀時,應高度警惕腎結石,並儘快就診。

患者可根據自身結石的大小、部位等選擇合適的方法遵醫囑排出腎結石,緩解不適癥狀,若腎結石較小的患者也可以保守治療,並定期複診。

每到夏天,醫院裡都能看見不少彎腰喊疼的腎結石患者,被劇痛折磨得蜷成一團,冷汗直流。

對於腎結石患者來說,腎絞痛是一種不得不說的痛,從腰部開始,沿輸尿管向下放射至膀胱,一般持續數分鐘。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及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近年來,患腎結石的人越來越多。

據流行病學數據顯示,我國人口腎結石患病率為1.61%~20.45%,且數據還在攀升。

01

為什麼好好的腎會長結石呢?

泌尿系統結石,特別是腎結石,通常是由於尿液中的結晶和有機物在泌尿道中異常堆積所致。

小的結石像沙粒那麼大,大的結石甚至能有網球那麼大。

腎結石的形成多與飲食、生活習慣、尿路感染、自身代謝等有關。

1

喝水少,不愛動

平時不喜歡喝水的人或平時比較懶、不喜歡運動的人,長結石的幾率會比普通人要高。

另外,在熱帶生活的人和在高溫的條件下工作的人,由於出汗比較多、尿液濃縮形成結石的機會也會增大。

2

高草酸、高蛋白飲食

如果平素偏食容易形成結石的物質,如鈣、草酸、尿酸、胱氨酸等,其代表食物有動物蛋白、動物內臟、海產品、菠菜、茶葉、巧克力等,會促進尿酸結石和草酸結石的形成,增加患腎結石的風險。

3

有尿不撒,憋出“石頭”

如果頻繁的憋尿或長期處在憋尿狀態,就可能會造成尿路感染,尤其會造成上尿路感染,而慢性或反覆的尿路感染會增加腎結石的發病率。

當泌尿系統出現梗阻、感染和尿路中存在異物時,可導致尿液排出不暢,進而逐漸形成腎結石。

梗阻可導致感染和結石形成,而結石本身也是尿路中的異物,後者會加重梗阻與感染的程度。

當患者出現尿路感染時,一定要及時就診,並積極治療。

4

自身代謝異常

機體代謝與腎臟結石有關,如機體存在嘌呤代謝障礙,這時嘌呤堆積可以在尿液中形成尿酸結晶,進一步可以形成尿酸結石,誘發腎結石或痛風,出現腰痛、尿頻、尿急等癥狀。

另外,如果機體有慢性腎病,出現尿液或電解質排出受阻,也可以導致結石病高發,如慢性腎功能衰竭者有可能合併結石發病率提高。

此外,如果機體甲狀旁腺出現功能亢進,會使機體的鈣磷代謝比例失調,血液中的鈣質含量增加,血磷含量降低,從而導致腎臟排出的鈣質增多。

若尿液中有較多的鈣就比較容易形成結石,結石一般為雙側多發性結石,同時可伴有骨質畸形的改變。

02

腎結石到底有多痛?

腎結石體積較小時,能夠在腎內移動,會在突然間導致劇烈的腎絞痛。

按照疼痛等級分類,腎絞痛最嚴重時可達到8級,幾乎僅次於分娩,是難以忍受的疼痛。

腎結石體積較大時,很難移動,疼痛反而不明顯,一般只有輕微的鈍痛或隱痛,但可引起泌尿系統感染、梗阻,導致腎積水、腎功能不全。

03

得了腎結石,應該怎麼辦?

腎結石發作雖然很痛,但是它並不是難治的疾病,只要及時就醫,正確治療,一般能很快康復。

1. 行為治療:如果結石比較小,可以通過增加飲水量,以及進行運動來緩解疼痛

2. 藥物治療:當患者出現腎絞痛時,需要進行止痛治療,可以採用較舒適的體位。

如果疼痛還是無法緩解,可以使用止痛藥,常用的正痛藥為布洛芬或雙氯芬酸鈉;如果仍然很痛,可改用萘普生、哌替啶等鎮痛藥來緩解疼痛。

3. 手術治療:結石如果很小,可以用鹽酸坦索羅辛促進結石自己排出。

結石如果比較大,可以通過衝擊波粉碎結石,或通過手術取出結石

經過體外衝擊波碎石後,大約有80%的腎絞痛患者,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

04

如何遠離腎結石?這5點要做好

1.多喝清水

無論結石的種類,提高水分的攝取量是預防結石的關鍵。

水能稀釋尿液,防止高濃度的鹽類和礦物質聚積成結石。

夏季,普通人每天需要喝1500~2500ml水,如果經常待在通風陰涼的地方,出汗較少,可以少喝一些。

如果經常待在暴曬炎熱的環境,且出汗較多,就要多喝一些。

喝水時,還需要注意多喝清水,如白開水、純淨水,不建議用各種飲料、茶水、咖啡來解渴,夏季喝茶不宜喝濃茶,可以喝淡茶。

2.清淡飲食

一日三餐要注意控油控鹽,少吃夜宵,控制草酸、嘌呤、鈉鹽的攝入量,少吃動物內臟、海鮮,不要長期大量吃菠菜、竹筍、巧克力等富含草酸的食物,少喝啤酒。

平時可以適當加食米糠或攝入富含纖維的食物,纖維素可有助於減少體內膽固醇的吸收,降低結石形成的風險。

另外,還應該控制鈣的攝取量,因為鈣是結石的主要成分之一,平時要避免過量攝入牛奶、乾酪、奶油等高鈣食物,以及避免同時服用鈣補充劑和抗酸劑等營養品。

3.不要憋尿

肾功能正常的成年人每天至少排尿4次,一般白天排尿4~6次,夜間排尿0~2次,具體次數與飲水量有關。

當感覺有尿意時不要憋尿,養成勤排尿的好習慣。

4.增加運動

夏季清早和傍晚比較涼爽的時候,可以進行散步、跑步、跳繩等戶外活動,也可在溫度適宜的空調房內進行瑜伽、健身操等室內活動,能夠促進體內的水迴圈,降低腎結石發病風險。

5.定期體檢

早期結石較小,往往沒有明顯的癥狀,每年定期體檢時可通過尿常規或超聲檢查發現,及時治療,以免腎結石變多、變大,增加治療難度。

(文中人名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