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江漢區街頭,一位70歲的阿姨被汽車撞倒在地,當即不省人事。餓了么騎手張寶劍正好路過,立刻拿出攜帶的AED(自動體外除顫器)開啟緊急搶救,為傷者爭取到寶貴的救治時間。
這不是張寶劍第一次救人。去年,他也在江漢區救了一名腿部流血不止的市民,因此收到了江漢區委社會工作部送來的這台AED急救設備。這次,他在救人中用上了這台設備。
九派新聞記者前往張寶劍所在的紅旗渠街道藍騎士驛站,跟他聊了聊救人的過程。
【1】見老人口吐白沫,一動不動,立即上前急救
張寶劍表示,今天上午,在送餐途中,他經過遠洋心裡社區。當時,有一位老人躺在地上,旁邊有一輛轎車,周圍有很多人圍觀,看起來是發生了交通事故。
“當時沒人敢上前,我就因為車上隨身攜帶了一台AED,江漢區政府給我們配備的。我就把這台AED每天送餐的時候放在電動車上。我就是一台流動的AED,當時正好車停在路邊,我第一時間就衝上去了。”他回憶。
張寶劍還有一個身份是救護師,並考取了AHA國際急救證書。當他看到老人一動不動,就立即上前。
見老人面部朝地,他趕緊拍打老人的肩膀,看他還有沒有呼吸。然後,他用手在老人的鼻子下方試探,發現呼吸微弱。此時,老人的頭上也流了很多血,嘴裏一直吐白沫。
張寶劍害怕老人窒息,用手指把老人的嘴掰開,試圖摳出白沫。
此時,已經有人撥打了120急救電話,等待急救車到達,他就和急救人員一起把老人的衣服解開。“沒想過男女,救人要緊。”張寶劍回憶。
這之後,拿出自己的AED,準備給老人除顫,併為其貼上了電極片。他說,AED有一個智慧功能,一旦與電極片接觸,可以自動檢查患者狀態。
當聽到AED提示患者有呼吸,不需要除顫,他就和120急救人員一起,將老人抬上擔架。“他的手機和錢包都在路上,鞋子散落,我就趕緊拿上。”
【2】病人家屬送888元表示感謝,卻被拒收
到了醫院,醫生因病人情況嚴重,應趕緊通知病人家屬。後來他們找到了患者身份證,通知社區聯繫上了家屬。
“當時她女兒還在睡覺,我敲門得有兩三分鐘一直敲不醒,狗也一直叫。聽到狗叫,我就知道家裡肯定有人。”張寶劍回憶,他敲門敲了好久,當患者家屬開門一剎那,他“急得都快哭了”。他簡單解釋了緣由,又騎車帶家屬去了醫院。
在醫院,家屬問他能否留一個聯繫方式,他說:“我是救人,我做好事,不需要。”但對方非得要他留一個。“然後我就問了一下,奶奶醒了沒,她說,我媽還在ICU搶救,今天多虧了你。”
接著,對方突然從微信給他轉了888元,並表示:“這是我感謝你救我媽媽。”張寶劍覺得,這錢不能要,於是又退回去,結果對方又退回來,並堅持要表達感謝。
“我今天真的要感謝你,我家的狗都沒把我叫醒,但你一直堅持敲門,把我叫起來。”對方說。
但張寶劍認為,這隻是他行善的一次行動而已,於是堅持退了回去。
3月25日下午,九派新聞記者在紅旗渠街道藍騎士驛站看到,這裡有一排陳列牆,擺滿了張寶劍的各種獎狀。
【3】去年因救人被關注,區里送來AED設備,剛好用上
張寶劍說,之所以考救援資格證,是因為他是一名參加過汶川地震災后重建的退伍老兵,當時學過海姆立克急救法,疫情期間還組建了老兵小分隊,給居民送物資。他還以個人名義向雷神山捐贈10萬元錢的蘋果,幫醫護人員改善伙食。
後來,他結識了一位《長江日報》記者,聊天過程中,他問對方是否認識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想考證。這位記者給他推薦了一位專業的老師,支援他考試。
餓了么平臺得知他要去考急救證書,也幫他解決出行問題。備考時是冬天,他騎電動車去漢陽參加培訓,晚上回來接單,六天時間里,把證件考下來了。
今年的2月,江漢區委社會工作部給張寶劍所在的網站送去一台AED,張寶劍每天攜帶2.5公斤的設備,相當於5瓶礦泉水的重量。
張寶劍回憶,之所以會被關注到,是因為在去年4月,他也在路邊救了一位老人,當時區里曾問他還需要什麼,他說還需要一台AED,“它也不是很貴,大概兩萬多塊錢,但我得跑很多單才能買一台。”
有了這台AED,張寶劍每天也在給其他外賣員培訓,希望普及急救知識。比如在有人暈倒的情況下,如何把握“黃金救援十分鐘”,再比如,如何使用地鐵、物業的AED設備。
救援也從沒有停止。有一次,他在華安里遇到一個人躺著不動,看起來是喝醉了,他立即撥打了120急救熱線,並幫助對方止血包紮。
現在他所在驛站已經申請了中華全國總工會的支援,有按摩椅、水,讓外賣員、環衛工、流浪漢累了就來歇一歇。他的外賣車後備箱也放了應急醫療箱,裡面有碘酒、繃帶等物品。平時遇到救人的情況,他只需要在系統 中報備一下,就能免於被罰款。
張寶劍也有自己的小情調,最近為了配合武漢的櫻花氛圍,他把外賣車打扮成了櫻花版本,在武漢馬拉松現場,他去給參賽選手加油,從頭喊道尾,嗓子都喊啞了。
他希望,被救的老人能儘快康復,他也希望給AED換一個電極片,準備下一次救人。
3月25日下午,病人的女兒向九派新聞記者表示,其母親今年68歲,本來就患有冠心病,也有糖尿病等基礎疾病,今天外出原本是想買菜。她原本昨晚在加班,聽聞母親遇險,立刻隨外賣員趕到醫院。
在她眼裡,救人的外賣員是一個很正直的人,她很感激的是,當時在周圍沒人敢上前的情況下,他第一時間上去救了母親。
目前,其母親還在救治過程中。
九派新聞記者 蔡曉萱 馮穎 曾怡婷
編輯 曾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