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浙江電視台《1818黃金眼》報導,杭州一網約車車主近日稱,自己淩晨四點多接到了一個單子,地點偏僻,趕過去後沒見到人,電話打過去還是空號,他懷疑有人搞惡作劇。
車主程師傅表示,事情發生於3月22日4點40分左右,他接到了一個從杭州蕭山永利村清靜庵到杭州東站的訂單。“到了這邊就越開越偏僻,直到路燈都沒有了,只能靠我的車燈才能看見一個寺廟。”他說,下車看不見人,打電話打過去也是空號,通過滴滴平台發過去的資訊也是未讀不回。自己等了二十分鐘,中途還喊了好幾聲都沒有人回應。
程師傅描述當時情景。圖/浙江電視台《1818黃金眼》
程師傅介紹他是衢州人,在杭州開了三年網約車。去年,他也接到過同樣目的地的訂單,電話打過去也是空號,他便猜想是否為同一個人下單。他稱,因為這次未坐車收費,自己還被扣了50塊錢。
3月28日,平臺方面回復,考慮到該乘客帳號過往存在數次虛假發單的情況,平台已經對他暫停服務。同時針對程師傅在服務過程中受到的委屈,平臺將為他發放“順心補貼”。程師傅說,平台已經撤銷了對他的判罰,並補貼了100元。
在接受九派新聞採訪時,北京市中聞(西安)律師事務所律師譚敏濤認為,網約車平臺需要承擔一定責任。平台作為服務的召集人和管理者,對乘客和司機的信息有審核和管理的義務。如果乘客空號喊車導致司機受損,平臺在管理和監管上存在一定疏忽,沒有盡到合理的審核義務,那麼應當對司機的損失承擔一定的責任。
不過,如果平臺能證明其在信息核實等方面已盡到合理注意義務,且損失是由乘客的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的,平臺可能會減輕或免除責任。但平臺具有補償司機的義務,畢竟,司機一方的損失很難通過乘客一方得到彌補,平臺在未盡到審核義務應該對司機承擔補償責任。
他表示,這種異常訂單有可能涉及平臺對乘客信息核實不嚴。平臺通常要求乘客註冊並提供真實資訊,但可能存在漏洞,如未對手機號碼進行有效驗證,或驗證方式存在缺陷,導致乘客能夠使用空號註冊並喊車。平臺可以在乘客喊車之前對乘客信息進行驗證,防止乘客以空號進行叫車,這也可以避免司機聯繫不到乘客。
當司機遇到乘客空號叫車,司機應第一時間聯繫平臺客服,說明情況,要求平臺介入處理,按照平台規定申請相應補償或採取其他補救措施。司機還應當保留相關證據,包括訂單資訊、與平臺客服的溝通記錄、空號的證明(如撥打記錄截圖)等,以備後續可能的投訴或訴訟需要。
如果平臺未能妥善處理,司機可向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消費者協會等相關監管部門投訴,請求協助解決。對於平臺而言,可以通過技術手段避免乘客空號叫車。一是可以加強信息驗證,採用更嚴格的手機號碼驗證方式,如簡訊驗證碼驗證、語音驗證等,確保乘客提供的號碼真實有效。
二是建立風險預警機制,通過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對異常訂單進行監測和預警,如發現同一號碼短時間內多次下單且號碼異常,及時暫停相關訂單並進行核實。
三是對司機完善補償機制,制定合理的司機補償政策,對於因乘客空號等原因導致司機遭受損失的情況,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償,防止司機一方遭受經濟損失。
四是提高客服處理效率。培訓客服人員,使其能夠快速、有效地處理司機關於空號喊車等問題的反饋,及時為司機提供解決方案。
九派新聞記者 陶梓童
編輯 萬璿 付珊
【爆料】請聯繫記者微信:linghaojiz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