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李斌在蔚來溝通會上與秦力洪透露了一些重要資訊。
可是網友們最為關注的是有關紐北的話題。
李斌稱:
現在蔚來的換電太強了,導致別的方面被掩蓋;這也是我們要著重解決的問題,我們希望大家看到更加真實的蔚來。現在都知道小米的SU7 Ultra跑紐北,而蔚來2016年就跑了,但是大家都忘掉了。所以我們以後要一直重複說,不要覺得講完了就不需要講了。
看來李斌對於蔚來汽車的營銷傳播工作是不夠滿意的,客觀上也確實存在這樣的特點;不過筆者卻不認為這是壞事。看一看近幾年里在行銷方面非常高調的品牌,其中能長期維持品牌與產品熱度的是屈指可數的;少數熱度依舊的品牌保證銷量的基礎是不是價格競爭?這也是不難分析的。
單純依靠營銷和傳播很難讓企業走得長遠,依靠價格競爭也是走不遠的,能吃到的不過是短期紅利而已。
所以在這一階段中將重心轉向核心業務或技術研發才是正確的思路,堅持長期主義的車企都不會很浮躁和浮誇;不過李斌確實需要注意用詞,其關於燃油車和汽油味的觀點,現在想想也是令人反感的。
因為一個人而討厭一個品牌的情況是客觀存在的,但也不至於持續如此之長的時間;就像李斌所講,蔚來汽車在營銷傳播方面表現的不夠積極,那麼作為正常的汽車愛好者、博主或垂直媒體顯然不會無聊到一直揪著兩年前的話題不放。一個熱點新聞的週期也不過是三五天罷了,所以蔚來汽車其實真有“被黑”且一直沒有停歇。
在品牌力並非很強的前提下,是不是因為產品力太強而“被黑”呢?
這是有些相對理性的汽車愛好者提出過的問題,筆者認為和產品力關係不大;電動汽車同質情況比較突出,同級別的電動汽車整體水準基本都在伯仲之間,甚至產品特點也是非常近似的。
所以真正的原因不在產品力,而在蔚來汽車主打的“換電”業務。
只要蔚來汽車的“換電”業務成功,大多數新能源汽車品牌將被風捲殘雲,燃油車生產企業也將會更加艱難。
可以說“換電”的成功將改變汽車產業格局,對於目前的產業結構而言將是摧枯拉朽。
電動汽車最大的缺點是充電速度慢、續航里程短;燃油車最大的缺點是加油行駛成本高;“換電”模式首先解決了補能速度和續航里程的難題,其次依然保證了行駛成本低於燃油車——兩大難題被同時克服——“換電”等於直戳普通電動汽車和燃油車的“命門!”於是從李斌到蔚來汽車都難免成為“行業公敵。”
道理就是這樣。
總結:
如果說有一些品牌因為過度行銷可能讓人產生排斥甚至厭惡的情緒,這絕對不是誇大其詞,一定是客觀存在的;具體就不討論了。但是蔚來汽車在行銷方面是不過火的,李斌關於燃油車和汽油味的觀點實際上也有許多業內知名人士和自媒體人講過,實際也不算很離譜。所以蔚來汽車不至於讓普通的、不關注“汽車花邊新聞”的汽車消費者排斥或厭惡,高端帶動汽車消費者客觀上也沒有太多如此無聊的閒人,所以蔚來汽車確實存在持續“被黑”的情況。
但是“招黑”的難點又無法克服。
“換電”已經得到寧德時代、吉利、一汽、廣汽、江汽、奇瑞等諸多車企和頭部能源化工企業的認可,並且與蔚來汽車形成戰略合作關係;看來產業格局是必須要打破重塑的,蔚來汽車沒有第二個選項,不過當蔚來汽車成功之時,這家企業和對應的企業聯盟也將獲得巨大的收穫。
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