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檬:AI會把應用幹掉,廣告會從干擾性推送進化成有效內容
更新于:2025-03-26 12:44:46

文 | 胖鯨頭條

“我認為AI最終會把應用幹掉。移動應用弱化了域名價值,AI會弱化甚至替代掉應用。”

近期,李檬分享了他對於內容生態的趨勢判斷,包括AI如何重構內容產業、如何重新定義廣告,還探討了AI技術演進的邏輯與人文邊界。比如他認為,眼鏡會代替手機成為新的交互入口,AI深度演進和普及後,廣告會打破的浪費魔咒,從干擾性推送進化成深度理解推薦。

以下為對話精華:

媒體提問:您提出了“AI將淘汰網紅”的觀點,如何理解這個觀點?

李檬:我個人認為,AI將給行業帶來顛覆式的改變。從PC到移動互聯網,發生了從功能變數名稱到行動應用的價值遷移,而社交內容給互聯網創造了大量的流量。當時天下秀創業就是看好紅人經濟,與紅人一起建立了行業標準,讓廣告客戶看到紅人流量的價值。進入AI時代,廣告預算分配會再一次發生顛覆性的變化。

從全球來看,廣告預算分配給紅人的佔比依舊不高。近期,聯合利華對外表示要提升社交媒體方面的行銷支出,從30%增加到50%,還特別提到了到加大KOL的合作。當下內容創作者貢獻了全網90%以上的內容,卻僅獲得全球廣告預算的5-10%,在國內,紅人行銷在數字廣告中的佔比也只有30%左右,AI可能會改變這種行情。

我個人認為,AI 終將取代應用程式。移動應用降低了功能變數名稱的價值,而AI 則會進一步弱化甚至徹底替代應用。或許在五年之後,“眼鏡”會成為新的交互入口。當 AR/VR 眼鏡成為 AI 的接入設備,應用程式可能就不再有存在的必要。到那時,人們關注的不再是內容來自哪個應用,而是哪個博主的內容更合心意。

AI對紅人領域的變革,則體現在能夠極大地滿足個人化需求。當前博主與粉絲交流時存在障礙,一旦粉絲數量超過一萬,博主往往難以回復眾多用戶的問題,而有了AI的助力,博主就可以針對每個粉絲的特點,設定個人化的交流方式。展望未來,或許會出現純粹虛擬的AI紅人,其分身能力將遠超現在,這將是整個行業的巨大反覆運算。

所以說,AI 並非要消滅紅人產業,而是會大幅提升產業效率,讓紅人在龐大的流量和收入池中,分得更多預算。

媒體提問:從2019年的“網紅將淘汰廣告公司”,到2025年的“AI將淘汰網紅”,您所理解的廣告價值轉換邏輯是什麼?

李檬:“網紅淘汰廣告公司”這個過程還在演進當中。從互聯網廣告發展史來看,過去二十年間廣告成本持續攀升的核心邏輯在於競價機制驅動:當某個垂直領域(如服裝行業)競爭加劇,流量成本必然水漲船高。這種模式下,商家只有通過規模化生產或個人化定製才能維持盈利,否則將難以覆蓋日益增長的流量成本。以羽絨服為例,當大量同質化商品湧入平台競價,最終勝出的必然是具備規模效應或獨特設計能力的品牌。

當時我認為紅人經濟能解決這個問題。與傳統競價廣告不同,紅人合作模式具有兩大核心優勢:其一,規避競價陷阱;其二,實現內容與流量的有機融合。數據顯示,自2019年以來,紅人廣告市場份額持續擴大(不含直播帶貨),這種趨勢印證了市場對內容型廣告的價值認可。值得注意的是,紅人廣告正在經歷從流量搭載到內容嵌入的質變過程,就像優質文章不應被突兀的貼片廣告打斷一樣,未來的廣告將完全融入內容。

AI的介入會加速這場變革。AI應用無廣告位的設計理念預示著廣告形態的根本性轉變——內容創作者將成為真正的流量樞紐。當AI能夠深度理解使用者需求(如通過地理位置、歷史行為等維度),廣告推送將實現前所未有的精準度。例如,用戶諮詢“頭痛用藥”時,AI不僅能結合地域特徵(北海的熱傷風與北方的風寒感冒),還能關聯使用者既往消費記錄,提供個人化建議。這種智慧推薦本質上是用精準內容替代了傳統曝光廣告,使得廣告轉化效率產生質的飛躍。

這種變革對營銷行業具有顛覆性意義,傳統廣告“50%預算浪費”的魔咒,在AI時代可能被打破。智慧系統不僅能防止重複消費(如提醒使用者已有白襯衫庫存),更能通過數據分析推薦升級產品(如從滌綸到純棉材質的反覆運算建議)。這種基於深度理解的推薦,本質上重構了“廣告”的定義——從干擾性推送進化為需求解決方案。

當前平台廣告的困境恰印證變革的必要性:當某個品類爆發增長,競價機制反而會吞噬商家利潤。這正是部分商家回歸線下(享受租金穩定性)的根本原因。AI驅動的智慧營銷體系,則通過提升匹配效率和降低試錯成本,為行業開闢新路徑。紅人廣告市場份額的持續增長,本質上反映了市場對“內容即廣告”模式的認可——這種兼具性價比與轉化效率的形式,正在重塑廣告行業的價值標準。

這場由AI和紅人經濟共同驅動的變革,或將用十年時間完成廣告行業的結構性升級。其核心在於重構三個關鍵要素:從競價流量到內容價值的轉移、從廣譜曝光到精準觸達的進化、從成本中心到效益引擎的蛻變。這不僅是技術反覆運算,更是整個商業邏輯的範式轉移。

媒體提問:在AI與紅人經濟融合的趨勢中,下一個爆發點會出現在哪些領域?靈感島如何破局?

李檬:AI領域已經形成了多層次的結構體系,類似於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分工:有的公司專注於應用層,有的致力於雲計算,還有的深耕底層技術或語言處理。當前AI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仍處於初級階段,特別是在晶元領域,英偉達依然佔據主導地位。對於我們而言,DeepSeek的出現帶來了新的機遇,其優化效率的特性降低了對晶元性能的依賴。未來,中國自主研發的晶片與DeepSeek的深度融合,有望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這將為AI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底層大模型需要巨額的資金和技術投入,這往往超出了大多數中小型企業的能力範圍。就像開發一片創新園區,地下管網、水電設施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必然需要大型企業的參與。天下秀將自己定位為一家專注於垂直領域的中小型企業,多年來,我們始終致力於服務內容創作者,助力他們的成長。因此,“靈感島”從誕生之初就確立了清晰的定位:依託現有的大模型技術,專注於為內容創業者提供專業化的服務。

與ChatGPT、DeepSeek等通用型AI工具不同,“靈感島”致力於解決內容創作領域的專業需求。我們關注如何幫助創作者產出更受用戶歡迎的內容,如何將創作與熱點話題相結合,如何通過歷史數據分析創作者粉絲的偏好。在服務企業客戶方面,我們提供從內容創作到分發的全鏈路解決方案:在創作環節,我們提供AI生圖、圖生視頻、智慧混剪、數位人等技術支援;在分發環節,通過AI演演算法實現品牌與達人的精準匹配;在流量運營方面,提供矩陣帳號管理、多平臺一鍵分發等功能,全方位助力商家實現商業突破。

我們堅信AI發展必將走向專業化細分,沒有任何一個通用AI能夠解決所有行業的問題,每個垂直領域都有其獨特的需求特點,以內容創作為例,面向老闆、朋友或粉絲的寫作角度截然不同;同一內容在小紅書、抖音、快手等平台的呈現方式也需要差異化處理。這些都需要通過專業的垂直模型來實現優化,這正是“靈感島”的價值所在——通過開發針對性的小模型,幫助內容創作者提升創作效率,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這是我們持續努力的方向,也是我們在AI浪潮中確立的獨特價值定位。

媒體提問:您認為 AI 與創作者之間最理想的關係和狀態是怎樣的?AI降低了創作門檻,卻抬高了情感穿透的難度,是否意味著AI正反向推動人類回歸創作的本質?

李檬:在內容創作領域,AI正在重塑價值鏈條。當前階段的AI工具本質上是一個高效的資訊整合器,它能替代傳統資料檢索的基礎工作,卻無法完成觀點提煉與價值判斷。這正是創作者的核心價值所在——當AI生成出四平八穩的“某公司既好又不好”的分析報告時,創作者可以基於專業認知做出立場判斷,這構成了創作者的核心競爭力,也揭示了人機協作的本質:AI負責資訊廣度,人類掌控價值深度。

每次技術升級,總會出現一些恐慌的聲音,但人類的思想和偉大的創造是機器不能夠代替的。以人類大腦的並行處理能力為例,看似簡單的“邊走路邊發資訊”行為,在工程化實現時需要消耗巨大能量,這從物理層面限定了仿生智慧的發展邊界。

現在有人將 AI 妖魔化、擴大化,甚至擔憂 AI 將來會給人洗腦,灌輸不良思想。但人類歷史上經歷過無數自然災害都未曾滅亡,又怎麼會被人類自己創造出來的知識集成體所毀滅呢?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真正重要的是AI的審核機制、參數設置以及內容過濾。比如,當小孩子向 AI 提問時,如何確保AI的回答適合小孩子的認知水準?當有人對 AI 說 “我不想活了”時,AI 應該給出怎樣的回應?如果對方表明是因為患有無法治癒的疾病而痛苦不堪,AI 又該如何作答?這些才是我們面臨的挑戰。過去在搜索領域出現過很多問題,當人們搜索病症時可能會被誤導到不良甚至虛假的醫療機構,從而受到傷害,如果 AI 在這方面管理不善,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危害。因此如何管理 AI、如何設定相關閾值,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AI 仍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我堅信AI 的體驗不會局限於手機,未來AI 可能會與眼睛或者嘴巴結合,如今手機已經有語音交互和文字交互,而像蘋果的VR眼鏡採用了眼睛交互。下一步,或許眼鏡會具備部分腦識別功能。而要實現像人類這樣能夠邊思考、邊應答的智慧化程度,至少還需要幾十年的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現階段,我們應當關注如何利用當下AI提升紅人的工作效率,如何在可控範圍內滿足粉絲的個人化需求、廣告主的不同需求以及內容創作的素材需求,在技術狂奔的時代守護好人本價值。

蔬菜棚里來了研究生
蔬菜棚里來了研究生
2025-03-26 02:47:35
讓科技賦能民族音樂
讓科技賦能民族音樂
2025-03-26 04:03:17
“科技大棚”櫻桃紅
“科技大棚”櫻桃紅
2025-03-26 05:08:30
休閒孕育著創造
休閒孕育著創造
2025-03-26 06: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