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40歲的馬超是一位自學成才的蛋雕藝術家,他耗費近4年,用自己創作的1040件作品,還原了1986版電視劇《西遊記》中的人物臉譜,成功獲得“最大規模的蛋雕展示”吉尼斯世界紀錄稱號。3月25日,北京青年報記者聯繫到馬超,瞭解了蛋雕背後的故事。
“我從小喜歡繪畫,與蛋雕藝術的第一次接觸是在小學。”馬超告訴北青報記者,他是遼寧大連人,10多年前來到北京闖蕩,“小時候曾經在學校畫室看到過一些雕刻著精美花鳥的蛋殼,在輕巧、易碎的蛋殼上佈滿細密的筆劃,令我非常好奇 。”
中專畢業後,馬超進入建築行業,自學成為一名3D建築設計師,在2010年開始自主創業。 然而,內心對藝術的熱愛始終未曾消退。5年前,他決定轉行從事自己真正嚮往的藝術創作。
馬超買來繪畫書籍進行學習,拿起刻刀開始了雕刻生涯。
“創業留下了一些積蓄,一個人的生活開銷不太大。那時我減少了社交,專注於做自己從小就想做的事情,每天拿著刻刀在雞蛋上小心地刻畫。”馬超說,在雞蛋殼這樣脆弱的材質上雕刻出具有藝術韻味的作品,對眼力、手藝和心思的結合都有極高的要求,蛋雕藝術創作其實是一個耐心和恆心的長期磨鍊過程。
馬超選擇以經典名著《西遊記》所改編的影視劇中各種形象等作為創作題材,源於這部作品對中國文化的深遠影響。“《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每個人心中都擁有不同的理解與情感。我選擇它作為創作題材,是因為其中的師徒四人追求夢想、不畏艱險的精神深深激勵著我。”馬超說,他一忙起來就進入廢寢忘食的狀態,堅持每天打磨出一件成品,通過蛋雕將劇中各種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現出來。“2023年10月開始,隨著雕刻出來的作品越來越多,我希望自己的蛋雕藝術能被更多人瞭解,所以想到了挑戰一項吉尼斯世界紀錄。”
截至申報時,馬超共用時4年,雕刻了1040件作品,獲得“最大規模的蛋雕展示”吉尼斯世界紀錄稱號。
馬超說,蛋雕這項藝術圓了他少年時代的一個夢想,但是並未給自己帶來經濟收入。不過,他仍在堅持創作著其他的蛋雕藝術形象。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董振傑
(北京青年報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