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網路“主動脈”“主骨架”獲突破 為數據流動提供支撐與保障
更新于:2025-03-26 13:13:33

  央視網消息:3月25日,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發佈《中國參與國際通信海纜建設和保護相關情況報告(2025年)》。報告顯示,當前我國通信海纜技術已取得重大突破,我國企業在行業中率先推出了32纖對海纜解決方案及全系列產品。

  32纖對海纜解決方案 傳輸容量大幅提升

  國際通信海纜是一種敷設於海底、用於跨國通信與數據傳輸的光纜系統。為了更好滿足數位化高速發展帶來的日益攀升的國際頻寬需求,我國企業在行業中率先推出了首個32纖對海纜解決方案及全系列產品。

  從6纖對、12纖對到最新的32纖對,相當於原本海底海纜是6個雙向車道的海底高速,而現在直接升級為了32個雙向車道的海底“超高速”通道。在“車速”不變的情況下,車道上能同時開動的車輛顯著增多,這也使得傳輸容量大幅提升。

  加快全球通信網路互聯互通進程

  在加大技術研發的同時,我國海纜企業積極牽頭國際電信聯盟海纜相關標準的制定和修訂。也與國外企業積極合作建設,承建完成多個超長距離大容量海纜系統,連接全球各地,加快全球通信網路互聯互通進程,促進沿線國家數位經濟創新發展。目前,華海通信在全球新建海纜系統累計超過10萬公里,烽火通信海纜在國際市場累計突破上千公里。

  【新聞連結】什麼是國際通信海纜

  國際通信海纜到底是什麼?又能為我們提供什麼便利?

  海底光纜承擔了全球超95%以上的跨國數據流量,是現代全球通信網路的核心組成部分。而且海底光纜的傳送速率非常快,每對光纖每秒可達到16TB以上。換句話說,我國最新推出的32纖對海底光纜,只要眨一下眼睛,就可以完成3200部時長2小時左右的4K超清電影傳輸。

  中國信通院產業規劃所總工程師牟春波介紹,目前,國際通信裡面主要的通信方式是有海底光纜、陸地光纜,還有衛星通信等多種方式。通信海纜是佔據了主導地位,因為它的容量大、時延低,建設相對便捷,是全球網路的“主動脈”“主骨架”。

  通信海纜容量大 時延低 建設便捷

  中國承建的全球海纜系統,連結了全球主要市場,加速了沿線國家融入全球經濟社會的進程。為跨境電商、金融領域、跨國企業的即時交易和數據流動提供著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華海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市場部總裁許劍濤介紹,目前,全球需要非常緊密的互聯互通,包括整個日常生活和生產,各國之間的金融交流、文化交流都離不開海底光纜。每天有10萬億美金以上商業交易都是通過海底光纜來實現的,如果沒有海底光纜,日常上網的體驗也會非常差。

  強化預警 智能監測 保障通信海纜安全

  國際通信海纜對全球通信至關重要,但據國際電纜保護委員會報告,全球每年約有200起海底光纜損壞事件,差不多2天就有一起。這些事故不僅影響跨國通信,更對數字經濟造成直接衝擊。為什麼海底光纜事故頻發?我國又採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其安全?

  事故頻發首先源於海上的不可抗力因素。許多海底電纜會穿越地質狀況複雜且活躍的海域,海底地震、火山等地質活動引發水下滑坡破壞力驚人,很容易造成途經海纜中斷。

  除了不可抗力因素外,有近乎80%的海纜事故是由於人類活動引發的。我國周邊海域水深普遍小於200米,但是大中型商船使用錨鏈長度一般超過200米,在惡劣海況等情況下錨鏈滑脫,容易對海纜造成破壞。此外帆張網捕魚,也很容易勾住海纜,造成破壞。

  針對人類活動引發的事故,我國在海纜設計和施工時也會選擇採取不同類型的保護措施。根據敷設環境,選擇雙層鎧裝、單層鎧裝,提供不同的防護能力。在海纜施工中,對於水深淺的區域會進行挖溝埋設,例如水深少於200米的海域,海纜埋深會達到2—3米。

  除此之外在日常運行中,我國也增添了許多預警手段,謹防人類活動對通信海纜造成損壞。

  現在,不僅有智慧監測系統,我國還構建完善了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確保國際海纜的安全。並且通過多方協作來加大國際通信海纜保護力度,公平公正開展國際海纜合作。2024年7月,中國—東盟海纜合作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國、東盟十國以及國際組織的政府代表、企業代表和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中國與東盟在數字互聯互通和海纜保護合作領域的工作框架,不斷提高互聯互通水準。

  來源:央視網

未來之城 拔節生長
未來之城 拔節生長
2025-04-01 23: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