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65歲,空腹血糖控制在多少才健康?並非7mmol/L!
更新于:2025-03-26 11:18:42

王大爺,66歲,自確診糖尿病以來已過半年。常聽人言,糖尿病若久拖不治,可能引發各類慢性併發症。因此,王大爺時常感到不安,擔心自己會遭受糖尿病併發症之苦。想像中,若是患上糖尿病腎病,無法正常排尿,日復一日地接受透析治療;或是遭受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四季手腳麻木,生活將變得多麼痛苦。

為了防止併發症的發生,王大爺對血糖控制要求極為嚴格。一旦空腹血糖值超過7mmol/L,他便會焦慮不已,整日難以安心。

在王大爺的觀念里,血糖水平自然是越低越好。然而,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一天清晨,他突然感到心悸、出汗、乏力,甚至連行走的力氣也喪失殆盡。家人見狀急忙將他送往醫院,經醫生檢測,發現他的血糖僅為3.5mmol/L,明顯是低血糖發作了。

經過積極補糖治療后,王大爺的癥狀迅速緩解。他表示,這是首次經歷低血糖,未曾想低血糖竟比高血糖更為可怕和難受。低血糖發作時,他感覺自己彷彿瀕臨死亡。

通過詢問,醫生瞭解到王大爺對於血糖的要求過於苛刻。他認為血糖越低越佳,因此平時飲食極少,還自行增加了胰島素用量,這無疑是導致低血糖的直接原因。

醫生向王大爺解釋,鑒於他已經66歲高齡,《中國老年糖尿病診療指南(2024版)》為不同年齡段的糖尿病患者提供了相應的空腹血糖標準建議。結合這一指南及臨床經驗,醫生給出了以下建議:

首先,針對年齡超過65歲但身體狀況尚可的老年人

隨著年紀增長,老年人容易患上多種慢性病,2型糖尿病僅是其中之一。其他還包括高血壓、冠心病、慢性腎病、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關節炎等。

對於身體狀況尚好的老年人(定義為慢性病不超過兩種且相對穩定),其空腹血糖控制在5.0-8.3mmol/L即可。與許多人的認知不同,實際上略微偏高的血糖並不會構成問題。

其次,對於年齡超過65歲但健康情況較差的老年人

所謂健康狀態較差的老年人,指的是患有超過兩種以上的慢性病,並且至少有一種慢性病較為嚴重。包括轉移性惡性腫瘤、需要吸氧的慢性肺病、需要透析的終末期腎病以及晚期心衰等。

對於這部分老年人,其空腹血糖控制在5.6-10mmol/L即可。可以看出,空腹血糖的標準有所放寬。

之所以採取這樣的措施,原因非常簡單:我們控制血糖的目的肯定是為了確保獲益大於風險。畢竟,降糖藥物存在副作用,最常見且最危險的副作用便是引發低血糖。

對於年輕的糖尿病患者來說,嚴格的血糖控制是必要的,因為他們還很年輕,如果不積極控制血糖,一旦出現併發症可能會影響壽命。

但對於年過65歲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即使在發生併發症後,也可能有5-10年的存留期。此時他們已達到70-75歲左右,而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大約為78歲。因此,考慮到65歲以上老人的預期壽命相對較短,適當提高血糖標準或許能更好地避免低血糖發生,從而提高安全性。

此外,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對低血糖的敏感性降低,但低血糖帶來的危害卻更大。由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反應能力和敏感度下降,即使發生低血糖也可能無法及時察覺。因發現和處理不及時,許多老人在昏迷狀態下才被送往醫院確診為低血糖。而且,低血糖還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心腦血管意外。因此,對於65歲以上的老人來說,適當放寬空腹血糖標準顯得尤為重要。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