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中,父子關係是最常見的故事主題之一。許多電影中的主角因為缺乏父親的關愛和關注而墮落,或者因為父親的關愛和認可而鬥志昂揚,已成為普遍的套路。這種情況司空見慣,以至於許多這樣的故事情節都讓人感覺非常生硬。
換句話說,找到一部講述父愛的電影很容易,但要找到一部提出重大問題並讓我們真正思考自己生活中的父親形象的電影卻很難。今年父親節,不要再把時間浪費在《奶爸別動隊》這樣的乏味喜劇上,還是去看看下面這份精心挑選的父親節電影清單上的電影吧!
《美麗人生》(1997)
沒有多少電影能像《美麗人生》這樣讓你前半部分笑個不停,後半部分哭個不停。《美麗人生》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年輕的猶太服務員圭多(羅伯托·貝尼尼飾)來到托斯卡納,很快就愛上了已與有錢人訂婚的非猶太人教師朵拉。
電影的前半段展現了他為了贏得朵拉的芳心而做出的種種滑稽舉動,後半段則以兩人幸福地結婚並有了一個年幼的兒子開始。不幸的是,圭多和他的兒子被抓進了集中營,在那裡圭多必須對兒子撒謊,讓兒子相信集中營里的可怕暴行只是一場有趣的大遊戲。
本片根據導演兼主演貝尼尼親生父親在卑爾根貝爾森集中營的經歷改編,歌頌了父母不遺餘力保護子女免受傷害、確保子女長命安康的無私精神。
窈窕奶爸(1993)
有羅賓·威廉姆斯主演,你肯定會笑到肚子疼,而且最後你會用更同情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窈窕奶爸》講述慈愛但不負責任的父親丹尼爾(威廉姆斯飾)離婚後失去了三個孩子的監護權。為了每天都能見到孩子們,他想出了個好辦法,偽裝成了一個年長的英國女保姆,取名為道菲爾太太。
這不是一部普通的“憤怒的離婚爸爸”電影。通過扮演道費爾太太,丹尼爾意識到自己作為父親的缺點,理解了妻子嚴格的性格對孩子們的好處,不再執著於回到過去的生活。我們的生活都應該有一點道菲爾太太的精神!
初學者(2010)
許多人可能對邁克·米爾斯導演的另一部作品《20世紀女人》很熟悉,那部電影探討了他在70年代青春期與母親的關係。而他的前一部電影《初學者》則聚焦於他成年後與年邁父親的關係。
《初學者》的主角奧利弗(伊萬·麥格雷戈飾)在父親哈爾(克裡斯托弗·普盧默飾)去世后,邂逅並愛上了輕浮但可愛的安娜(梅蘭妮·洛朗飾)。這段新的愛情讓奧利弗不斷回想起年邁的父親,在他母親去世后,75歲時出櫃了。
這部影片感人至深地描繪了當你開始瞭解你的父親——不再是權威形象,而是一個擁有你永遠無法理解的過去的人時,你所體會到的喜悅和掙扎。
《大魚》(2003)
許多人可能對蒂姆·伯頓那些探索超自然現象、怪異軀體和迪士尼故事陰暗面的作品很熟悉,但《大魚》展示了他藝術詞彙中截然不同的一面。雖然《大魚》中不乏古怪的超自然元素,但影片只是用這些特殊元素來充實複雜的父子關係。
在《大魚》中,喜歡講荒誕故事的父親愛德華·布魯姆(伊萬·麥格雷戈飾),對兒子威廉·布魯姆(比利·克魯德普飾)來說就像是一個謎。在父親生病後,威廉終於開始認真調查父親的生平,結果發現父親可能誇大了事實,但並沒有說謊。
托尼·厄德曼(2016)
派拉蒙在《托尼·厄德曼》上映不到一年就買下了翻拍權,不難看出這部德國電影具有普適的吸引力。
《托尼·厄德曼》的主人公伊內斯(桑德拉·胡勒飾)是個工作狂,她的父親溫弗裡德(彼得·西蒙謝克飾)是一個喜歡惡作劇的離異音樂老師。溫弗裡德來看望女兒,發現她過著一種毫無樂趣的生活,於是他在另一個自我托尼·厄德曼的説明下接管了她的生活。
這部電影很搞笑,不過,即使是以粗俗或不敬的幽默方式讓人發笑,影片也從未忽略真實的情感糾葛。
《夢幻成真》(1989)
許多人可能認為《夢幻成真》只是一部懷舊的棒球片,但這部凱文·科斯特納主演的電影講述的不僅僅是本壘打。
《夢幻成真》開場時,愛荷華州農民雷·金塞拉(科斯特納飾)聽到一個神秘的聲音,告訴他把他家的玉米地改成棒球場。儘管所有人都認為他瘋了,但他還是這麼做了,結果回報很神奇。
這部電影不僅讓觀眾瞭解了1919年臭名昭著的芝加哥白襪隊中那些替罪羊被遺忘的歷史,而且還用主角個人嚴厲的判斷反映了這種不公正。通過了解過去那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棒球運動員,雷也終於諒解了自己的父親。
克萊默夫婦(1979)
《克萊默夫婦》緊隨美國第二波女權主義浪潮,探討了當一位母親被社會和丈夫的期望和規則所束縛,離開家庭,迫使父親承擔起家庭重擔時會發生什麼。
電影一開始,喬安娜·克萊默(梅麗爾·斯特裡普飾)向丈夫特德(達斯汀·霍夫曼飾)宣布,如果她留下來,可能會精神崩潰,然後離開這個家。泰德曾經是一個工作狂,很少關心養育子女的問題,但他現在必須學會如何照顧年幼的兒子比利,併為兒子的撫養權而戰。
有些時候,這部電影確實宣揚了一種相當倒退的男性主義,但故事的核心是告訴我們,成為一個好父親永遠都不晚。
《紙月亮》(1973)
本片由史上最年輕的奧斯卡得主塔圖姆·奧尼爾和她現實生活中的父親里安·奧尼爾主演,講述了一個出人意料感人至深的大蕭條時期的故事,給人一種舒適而經典的感覺。
《紙月亮》講述了大蕭條時期一個騙子與一個自稱是他女兒的小女孩之間的故事。不管他們是否有血緣關係,他們倆都是相當登對的一對。
1973年,當導演彼得·柏格達諾維奇拍攝這部電影時,正處於將老好萊塢風格與新好萊塢感性相結合的電影熱潮中。這也是《紙月亮》中的父女關係如此引人入勝的原因。這個大蕭條時期的故事,可能不像《孤注一擲》那樣黑暗,但肯定不像《安妮》那樣俗氣。
特倫鮑姆一家(2001)
評論界寵兒韋斯·安德森受到的唯一批評就是,重風格輕實質,創造了標誌性的場景設計和古怪的人物,卻沒有足夠的內涵。
但是《特倫鮑姆一家》不應該受到這樣的批評。這部群戲電影的開頭是一個古怪家庭的家長宣佈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他的孩子們必須二十年來第一次團聚。
通過這次父子團聚,韋斯·安德森給觀眾講述了一個和解的故事,審視了人們對變老、不被記住、最糟糕的是不被愛的普遍恐懼。演員陣容包括格溫妮絲·派特洛、比爾·默里和盧克·威爾遜,是一部不容錯過的電影!
偷自行車的人(1948)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是藝術史上最重要的電影運動之一。這種流派誕生於戰後的義大利,給世界帶來了真實的人物、真實的經歷,以及最真實的苦難故事。這個時代的最佳影片是父子故事片《偷自行車的人》。
這部電影講述一個戰後羅馬的失業者安東尼奧,終於找到了一份工作。不幸的是,就在他收到這個好消息的當天,他的自行車被偷了,他因此失去了工作能力。
電影圍繞著他和兒子試圖找回失物和尊嚴的旅程展開。這個令人心碎的故事,展現了經濟不景氣和破壞會如何改變你看待世界和父親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