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向《王者榮耀》學習的教育方法
更新于:2025-03-26 09:53:00
本文是好多年前寫的一個文章,感覺重新發到機核來,應該會更有意思。雖然現在已經沒有太多人對《農藥》口誅筆伐了,但遊戲還是經常被放在“學習和教育”的反面。事實上遊戲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教育手段。

失敗感遊戲

製作遊戲的人都知道,玩家玩遊戲是希望“勝利”的,過多的“挫敗感”會讓玩家放棄遊戲,但是如果勝利來的太容易,又會變成無聊。所以遊戲開發者都會努力去平衡“勝利的成就感”和“失敗的挫敗感”。玩家在一次次的嘗試中,體驗過失敗,也經歷了勝利——這種感覺會鼓勵玩家繼續進行再一次的遊戲。

然而,回過頭看我們的應試教育,由於會按各種測驗考試來排名次,名次靠前的自然會有一些成就感(大概排前20%會感覺不錯吧);那麼,剩下那80%的學生,很可能就是經歷了一次“失敗”的體驗。我不知道哪個遊戲敢讓80%的玩家反覆體驗“失敗”,還能讓玩家繼續玩這個遊戲的。——我們的學習體驗,往往就是沉浸在這種高濃度的失敗感中,這怎麼能讓人喜愛呢?由於我們的應試教育,其中一個重要目標,是讓大家在一個智力測驗中,排出名次來,從而以此分配教育資源。所以這種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讓絕大多數人失敗。由於作為獎品的教育資源很少,所以“失敗”,是應試教育的死結。“應試教育”這個遊戲,是一個“零和”遊戲:你在這個遊戲裡面越成功,別人在這個遊戲裡就越失敗。然而,《王者榮耀》從來沒有限定百分之幾的玩家才能在排位賽中上黃金、鉑金段位,所以我們的每次努力,都是在為了勝利而積累。

形式化訓練

理論上,電子遊戲實際上也是一種體力和腦力的訓練,這和我們訓練打球,訓練彈琴,甚至學習文化知識所做的訓練並無本質差異。關鍵是這種訓練的形式非常不同。我們一開始玩《王者榮耀》的時候,也有新手教程需要學習,但是你很快的就能把新學到的知識,立刻在戰鬥中使用一下。也許你學的不好,但你可以反覆的嘗試,最後一定能得到成功。

而我們的學生體驗一般都是這樣的:我們學習了很多名著篇章,但是作文練習里,從來沒有讓我們寫過自己的思想;我們學習了數學,但是除了買東西算算帳從來也沒實際用過;我們學習了英語,從來沒有在生活上打開過一份英文報紙。我們學習了物理和化學,但實驗課是不受重視的,因為考試不考實驗。但是我喜歡生物課,因為我可以從咀嚼米飯的甜味中認識到澱粉;我也喜歡美術課,儘管老師似乎從來沒教過任何繪畫技巧,但我可以自己去塗抹些圖案。這就是我們為什麼不喜歡“學習”的原因:沒有實際使用的機會!我們只能在大腦中死記硬背這些知識,然後試圖去理解這些“知識”。但這不是人類學習知識的生理規律!人類都是在不斷的嘗試使用中,去理解和掌握知識的。

抽象的描述

電子遊戲設計中有一個特點,就是高度的形象化,比如:遊戲介面中,按鈕都是有圖示的;遊戲中的行為,都是有人物、物體、道具的;就算是“任務”這種抽象的概念,也會專門的有任務圖示和任務介面,往往還會做成一本書的樣子……

但是我們在學校里學習的知識,大部分都是抽象化的,文字、公式是主要的載體。這就是為什麼生物課本和地理課本看起來要可愛的多的原因。我們整個的學習過程,也主要是文字過程的:通過語言到文字,變成概念,最後作業和考試還是文字。但是我們都知道,人類是視覺動物,我們喜歡看圖形、色彩,文字在人類誕生了數萬年後才出現。雖然它們是一種高效的資訊表達工具,但並不是一種有趣而自然的表達方式。多媒體教學說了那麼多年,實際上我們大多數看到的還是把文字搬上了PPT而已。相反,我在網上搜過一些數學的視頻,比如泰勒級數、微積分的課程,就有把函數曲線動態的描畫出來的,讓人茅塞頓開。

孤兒學家

我們都知道,《王者榮耀》現在是一個社交工具,大量玩家實際上是因為朋友玩,所以參與進來的。人是群居動物,熱愛社交是天性。所以大家都玩一個遊戲,就有了共同的話題,也有了可以一起做的事情。

雖然我有很多學生時代的好朋友,但卻很少有真正一起研究“學習”的體驗。因為我們的教育方式,並不是鼓勵合作學習的。我們上課的時候只能回答問題,不能和同學討論;我們的作業都是自己寫的;我們很少會討論學習的內容,因為這些內容都是有標準答案的,沒有什麼好討論的。在做題上,我們也不鼓勵創造出更多的解題方法,反而是要求我們用“最快”的方法來解題,這樣我們在做題的過程上也沒啥可討論的,因為這不具備討論的價值。由於我們學的都是標準內容,不同學生各自由於不同的環境,所得到的非課堂知識,幾乎也都是“沒用的”閒談。不管我們同學間聊的是電視劇的內容,還是從記錄片上看來的有趣知識,這些都是“沒用的”,我們的課程並不認可這些東西。每個人都盡量的表現出同樣的知識水準,所以就沒有可以討論交流的空間了。在這方面,我們發現歐美的一些學校都是分小組來學習的,作業也是一起合作完成的。我雖然不太覺得這樣能提高學習的效率,但這肯定能提高學習的興趣。

在“沉迷遊戲”和“學習”的口水戰中,我覺得沒有一方能最後獲勝。如何改進“學習”的方式,才是最有價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