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生活後:我養成了6個“摳門習慣”,不太體面,但真能省錢
更新于:2025-03-26 08:33:28

都說老一輩人在生活中很“摳門”,其實這完全是一種刻板印象。

就拿我的老媽來說,看似很節儉,實際上網購起來比我還要瘋狂。雖說買的東西都不太值錢,但大多都是“廢物”。

所以,在她的世界里,節儉既不等於吝嗇,也不等於捨不得花錢,只是對物品格外珍惜而已。

本期就分享我在極簡生活後,養成的6個“摳門習慣”,可能看著不太體面,但真能省錢。

一、堅持一進一出

日常生活中,難免會有一些衝動消費行為,哪怕明知自己要亂花錢了,也會克制不住,繼而造成浪費。

所以,為了克制自己衝動消費的慾望,不管購買什麼物品,常年堅持一進一出。

比如買一件新衣服,就果斷把舊衣服處理掉。在減少收納焦慮的同時,也能減輕衣櫃的空間壓力。畢竟舊衣服只要不穿一次,就再也不會穿了,完全沒有保留的必要。

若實在不捨得把舊衣服扔掉怎麼辦?那就不要買新衣服,以此戒掉亂消費的壞習慣。

二、不把收集當愛好

從老人到年輕人,從大人到孩子,似乎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破爛,並且美其名為自己的小小愛好。

比如杯子、手機殼、手辦、文具、奶茶袋等等。

表面上看,有些物品只要花很少的錢,或者是一些附屬物;可實際上,一旦把收集當成愛好,那麼就會在無形中增加“隱形消費”。

就拿奶茶袋來說,你只有去買奶茶才會有袋子,並且為了收集不同的袋子,所支出的奶茶費用也會不同。

此外,過度收集不僅僅浪費錢,還會讓家裡變得特別亂,最終淪為吃灰的命運。

所以,千萬不要把收集當愛好。否則,當“熱愛生活”變成“佔滿生活”后,反而會壓得你喘不過來氣。

三、堅持長期主義

真正省錢,應該從堅持長期主義開始,讓每一件物品都能在生活中“物盡其用”,讓每一筆花費都“物有所值”。

衣服拉鍊壞了,先不要扔掉,換個拉鍊照樣還可以再穿。

家用電器壞了,先不要換新,嘗試修一修,或許就能省下幾百上千塊。

化妝品不要隨意更換品牌,就用適合自己的那一款,在減少皮膚傷害的同時,也能避開無意義的浪費。

所以,與其貪圖短暫的新鮮感,倒不如學會“長期主義”,也只有將錢花在“刀刃上”,才是真正的生活智慧。

四、養成出門自帶習慣

說實話,出門帶點東西確實有點麻煩,甚至有的時候揣個手機出門都嫌礙事。可一旦養成了出門自帶的習慣,就會發現特別省錢。

比如水杯、充電寶、紙巾、購物袋,看似都是很不起眼的東西,實際上卻能改變消費習慣。

就拿我自己來說,自從出門習慣帶水杯之後,就再也沒有買過奶茶和飲料了,省錢又健康。

此外,工作日帶飯也幫我戒掉了點外賣的壞習慣。

所以,出門時只要準備一個小包,再把一些常用物品帶上,就能幫助我們省錢,並且還特有安全感。

五、退貨更果斷,利用二手回血

以前,網購物品時,如果是那種幾十塊的便宜貨,即便不適合自己,也不會主動拿去退換貨。一是心疼快遞費,二是嫌麻煩。

如今,除了網購時會看物品是否“可退換貨”之外,收到發現不適合,也會毫不猶豫的退掉或者換掉。

因為不適合自己的東西,留下來只會成為“垃圾”,而退換貨雖然要虧一點快遞費,但起碼可以用上。

除此之外,將閑置的物品拿到二手平臺上“回血”,也成為了我的生活習慣。否則,就會永遠閑置下去。

所以,退換貨時一定要果斷,千萬不要怕麻煩。要知道這些不起眼的小錢,長期積累下來,也是實實在在的一筆開銷。

六、養成定期復盤消費的習慣

明明掙得不算少,可手裡卻沒多少存款,相信大多數人在生活中都有過這樣的困擾。

其實出現這個問題,往往是沒有做消費復盤導致。換句話來說,如果你不定期復盤一下消費,哪怕筆筆記帳也白搭。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月打電話的次數屈指可數,卻用著100多塊一個月的話費套餐,這顯然是一種浪費。

所以,一定要定期做一下消費復盤,看看自己的錢花哪去了,有沒有不必要或者可以節省的支出?。

不需要一定記帳,只要打开对应平台的支付账单就可以看到,畢竟現在都是電子支付了,非常方便。

寫在最後:

其實省錢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要讓每一分錢花得都有意義,每一筆錢用得都有價值。當然,省錢也不是一味的對生活苛刻,而是通過高效、簡單的方式,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