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秘訣:長期靜養PK每日鍛煉,究竟哪種生活方式更勝一籌?揭秘36383位老人的研究結果
更新于:2025-03-26 07:01:04

艾先生非常注重養生,他堅信靜坐不動能保存體內的“氣”,並認為過度的體力活動會消耗掉這種“氣”。他相信通過保持身體能量平衡,靜坐有助於健康長壽。

然而,艾先生的養生觀念與張先生的完全不同,他們經常因此爭論。艾先生常警告張先生說:“像你這樣每天鍛煉,你的膝關節可能會過早退化,以後你怎麼走路呢?”

張先生則反駁說:“你整天坐著,屁股都快坐扁了。看我每天鍛煉,體格、力量都比你強,看起來還更年輕!”

這些話讓艾先生非常生氣,那麼,長期靜坐和每日鍛煉的人,究竟誰能更長壽呢?

長期靜坐與每日鍛煉的人,誰更可能長壽?

對於這個問題,已有研究者進行了深入探討:

美國心臟協會官方期刊《迴圈》上發表了一篇名為“久坐行為與老年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論文。該研究表明,長時間久坐會增加老年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在這項研究中,5638名無心臟病史的老年女性佩戴加速度計,進行了為期4至7天的身體活動監測;

研究人員還對這些女性進行了長達4.9年的跟蹤,以觀察她們是否出現心血管疾病,最終發現久坐對心血管健康有害。

此外,《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也有一項研究探討了運動、久坐與死亡風險之間的關係:

這項研究調查了36383名平均年齡為62.6歲的參與者,讓他們進行不同強度的身體活動。

研究發現,無論活動的強度如何,運動都能降低死亡風險;但是,研究也顯示,久坐時間越長,死亡風險也就越高。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似乎每日鍛煉的人相對更可能擁有更長的壽命。

年紀大的人,運動越多越好嗎?

河南省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主治醫師趙英帥指出:不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過度運動都是不利健康的:

1.肌肉損傷

由於老年人的肌肉正在退化,劇烈運動可能會導致他們的肌肉、骨骼和關節受損,這可能限制他們的日常活動,影響生活品質。

2.心肺負擔加重

長期進行超出身體負荷的運動可能會使心肺功能下降,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甚至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3.關節損傷

大多數老年人的關節存在一定程度的退行性變化,如果過度運動或採取不正確的運動姿勢,可能會導致關節炎、滑膜炎等關節問題。

那麼,年紀大的人應該如何正確鍛煉呢?

年紀大的人,應如何鍛煉?

國際衰弱與肌肉減少症研究會議工作組(ICFSR)制定的《老年人運動管理國際專家共識指南》建議身體健康的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進行以下幾種運動:

1.步態訓練

步態訓練是通過不同的行走方式鍛煉身體,如快走、慢走、跑步機行走、爬樓梯等,有助於提高老年人的耐力。

對於有關節炎或平衡能力問題的老年人,可以嘗試坐在椅子上踩矮凳,這種方式較為輕鬆。

剛開始時,鍛煉時間不宜過長,可從5到10分鐘開始,隨著適應后可逐漸增加到20到30分鐘。

2.平衡訓練

單腳站立、跨障礙物、緩慢上下台階、邊走邊轉圈都屬於平衡訓練。進行這些動作時應注意安全,避免摔倒。

建議老年人每周至少進行1到7次平衡練習,每次做1到2組,難度逐漸增加。

3.抗阻訓練

抗阻訓練是鍛煉身體肌肉的訓練,例如卧推、深蹲、膝蓋伸展和彎曲等都屬於抗阻訓練。

建議老年人每周進行2到3次抗阻訓練,要鍛煉到手臂、臀部和腿部的肌肉,不要一次性使用過重的負荷,應該循序漸進。

鍛煉某部位肌肉后,應間隔幾天再開始鍛煉,給肌肉足夠的恢復時間。

小結

科學研究顯示,適量的運動可以降低死亡風險,日常鍛煉的人更有可能享有更長的壽命。

然而,對於年紀較大的人而言,並非運動越多越好,過度運動可能導致肌肉、關節及心肺功能的損傷。

因此,老年人應根據自身的健康情況,遵循適度適量的原則,選擇步態訓練、平衡訓練和抗阻訓練等適合的運動方式。這不僅能夠增強體質,還能提升生活品質,為長壽打下堅實的基礎。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