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小病拖成癌!這10種“小病”最怕你拖,癌變概率大大增加!
更新于:2025-03-26 08:24:15

當身體出現輕微不適時,你是選擇立即去醫院還是先忍忍?有些人覺得去醫院看病很麻煩,小毛病過一段時間可能自己就好了。然而,醫生提醒,這10種疾病如果放任不管,不及時接受治療,長期癌變概率會大大增加!

1. 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癌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盛旺2024年10月在醫院微信公號刊文介紹,胃癌大概的發展過程:正常胃黏膜→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胃癌。

得了慢性萎縮性胃炎不一定會進展成胃癌,但如果放任不管,並且再反覆刺激它,比如大量飲酒、膽汁反流、幽門螺桿菌或是長期服用一些成分特殊的藥物等異常,就有可能發生癌變。

2. 腺瘤性腸息肉→腸癌

盛旺醫生表示,研究顯示,絕大多數的腸癌是由腸息肉轉變而來的。腸息肉有很多類型,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尤其是直徑2釐米的,癌變概率較高,癌變過程為:小息肉→腺瘤→高級別瘤變→結直腸癌。

但從良性息肉到癌變一般需要5~10年,在這個階段內,只要發現息肉,即使是小腺瘤及時切除,就能降低腸癌的發生風險。

3. 乳腺非典型增生→乳腺癌

盛旺醫生指出,乳腺癌的發展過程有以下4步: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性癌。大多數女性都是生理性增生,不會癌變。但如果報告單上寫的是非典型增生,就要注意了。

非典型增生是良性改變到惡性改變的中間站,如果患有乳腺小葉或導管上皮的非典型增生,乳腺癌風險是正常女性的5~18倍。

4. 病毒性肝炎→肝癌

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保健五科副主任醫師郭萬峰2024年11月在騰訊醫典微信公號刊文介紹,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和酒精肝等都可能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導致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肝炎病毒在肝內持續複製,會對肝臟造成慢性損傷,如果不及時治療,會發展為肝硬化,而肝硬化進一步進展,就可能變成肝癌。

5. 慢性胰腺炎→胰腺癌

郭萬峰醫生介紹,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暴飲暴食,過量飲酒會增加胰液的分泌,使胰腺局部受到刺激,出現炎症反應。

胰腺炎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胰腺炎十分兇險,發作嚴重時會引起感染和器官衰竭,導致死亡。而慢性胰腺炎在控制不好的情況下,會對胰腺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演變成胰腺癌。

6. 膽囊結石→膽囊癌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肝膽胰外科副主任醫師唐勝利2023年在醫院微信公號刊文提出,不論結石大小及是否有癥狀,發現膽囊結石就應該儘早干預治療。

一般直徑在1~2毫米的結石會卡在膽總管引起膽管炎,甚至急性梗阻化膿性膽管炎、胰腺炎,會有生命危險。而直徑更大的結石,例如4~5毫米的結石,容易“堵塞”在膽囊“出口”(膽囊頸管部),導致膽囊逐漸萎縮,而成為誘發癌變的因素。

7. 長期膀胱感染→膀胱癌

四川省腫瘤醫院腹部放療一病區潘黎2024年11月在醫院微信公號刊文指出,長期的膀胱慢性刺激,如感染、結石、尿路梗阻等疾病可使膀胱黏膜發生癌前病變。如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腺體膀胱炎、黏膜白斑病,若不加以治療,可能會發展為膀胱癌。

8. 慢性前列腺炎症→前列腺癌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潘戰和2024年8月在個人微信公號刊文指出,長期前列腺的慢性炎症,可導致細胞過度增殖以修復病變組織,易形成感染相關性癌症。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患有性病或前列腺炎病史的患者,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明顯增高。

9. 宮頸上皮內病變→宮頸癌

四川省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病理科副主任醫師蔡健2023年在醫院微信公號刊文指出,宮頸上皮細胞在HPV(人乳頭瘤病毒)持續感染後,可從發生非典型增生再轉變為宮頸癌。宮頸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被認為是宮頸鱗癌的癌前病變。這意味著如果不及時干預和治療,有可能進一步發展為宮頸癌。因此,一定要及時就醫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10. 手足處交界痣→黑色素瘤

蔡健醫生表示,交界痣多長在手掌、足蹠、外陰部等易摩擦部位,與其他痣相比癌變可能性高。

一旦發現痣的形狀不規則,邊界模糊,顏色深淺不一,出現暈開或者體積慢慢增大,皮膚出現輕微隆起或變厚時,就要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