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遺傳體質”,常按兩個穴位助你少病一身輕
更新于:2025-03-26 08:16:24

關鍵詞:痰濕體質、舌苔、肥胖、濕氣、學位、中醫

一家三代同病相憐?揭秘體質背後的健康危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發現,一家人如果生活環境、生活習慣相似,往往容易患上相同的疾病。這背後,其實隱藏著一種特殊的“體質土壤”在作祟。

痰濕體質:代謝疾病的“溫床”

有這麼一個病例,有一家人,不僅長相相似,更有著共同的健康危機——高血糖、高血壓等內分泌慢病像藤條一樣纏上了他們!這一切,竟然與一種特殊的“體質土壤”密切相關。

國醫大師王琦院士提出的體質土壤學說,將中國人的體質分為9種,其中1種為正常體質(平和質),其餘8種為偏頗體質。而在這8種偏頗體質中,痰濕體質被證實是代謝類疾病的“溫床”。像這家三代人,就都屬於痰濕體質,因此更容易患上代謝性疾病。

痰濕體質的面部表現與其他癥狀

1. 面部表現

痰濕體質的面部表現尤為明顯,如多汗且黏、臉上油乎乎、嘴巴黏乎乎等。早上起來還會出現眼瞼腫、腿脹等現象,這是因為痰濕向上泛到面部、眼瞼所致,而到了傍晚則會有所減輕。

2. 其他癥狀

除了面部表現外,痰濕體質的人還常常伴有體型肥胖、腹部肥滿鬆軟、對濕重環境適應能力差等癥狀。

此外,他們喜食肥甜油膩的食物,飯後易困倦、睡覺打鼾,性格溫和、穩重且善於忍耐。在排泄方面,痰濕體質的人汗出黏膩,且可能出現便秘或稀溏的情況。更值得注意的是,痰濕體質人群還容易長脂肪瘤,即我們平常說的“痦子”。

痰濕體質的特點與調理方法

1. 體質特點

痰濕體質的人往往營養過剩而非不足,因此補是補不進去的。這種體質不僅容易遺傳,還可能受後天因素影響,如愛吃肥甘厚膩的食物等。

提醒大家,不要等到體檢指標異常了才想起調理身體,痰濕體質的人應儘早干預,防止“四高一胖”(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和肥胖)的發生。

2. 調理方法

按揉穴位:

健脾祛濕的穴位——足三裡穴和豐隆穴。

詳細取穴方法請點擊圖片

通過按揉或敲擊這兩個穴位,可以幫助我們祛濕化痰。具體方法為:用指腹按揉或握拳用關節敲擊這兩個穴位,每天12次,每次23分鐘。

詳細取穴方法請點擊圖片

臨床經驗方: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王琦的驗方——化痰祛濕方

該方由生黃芪、肉桂、陳皮、昆布、制蒼術、澤瀉、干荷葉、生山楂、姜黃組成,能夠益氣溫陽、健脾利水、化痰祛濕、消食活血。但請注意,此藥方屬於專業方,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代茶飲:

炒白術10克,陳皮6克,枳實10克,炒薏苡仁10克,干荷葉30克,生山楂10克。

健脾利濕、祛濕化痰。把所有藥材打成粗末,裝進一個小茶包里泡水喝即可。

提醒,非痰濕體質人群不適宜喝。

痰濕體質的飲食調理

痰濕體質人群在飲食上應多吃白肉,如鯉魚、鯽魚等海鮮類食品,有助於利水消腫;同時,荷葉、白蘿蔔、生薑等果蔬類食品也是不錯的選擇。

一日三餐的食譜建議:早上可以用薏米或赤小豆熬粥,加點豬肉或山藥;中午和晚上則可以做一個涼拌海帶絲和鯽魚冬瓜薺菜湯,既美味又有助於化痰祛濕。

綜上所述,痰濕體質作為代謝性疾病的“溫床”,不僅影響著我們的健康,還可能遺傳給下一代。

溫馨提醒:具體用藥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