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作一天為何特別疲憊?揭秘背後的原因
更新于:2025-03-26 07:19:24

“愛下班”又“愛過週末”的人有福了,今天,你可以在週六這天多下一次班。

本該休息的一天需要上班,讓很多人直呼“破防”。你有沒有想過?,明明只多上一天,為什麼卻特別累,甚至讓疲憊程度翻倍。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綜合多位專家觀點,總結超長時間工作對健康的影響,並教你如何避免傷害。

為什麼超時工作讓人疲憊

其實,多上一天班,不能單純按“時間長度”算,還要從身體、心理健康各方面分析。

連軸轉身心受損

2021年,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聯合發佈全球首份關於“長時間工作對生命和健康影響的分析報告”,報告指出,每周工作55小時或以上的人,患中風的風險增加35%,死於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增加17%。

連續超時工作,沒時間休息,讓壓力倍增,進而會影響心血管健康,還可能會導致慢性疲勞。

工作效率變低

工作得越久,人就越容易倦怠。有研究顯示,每周工作超過40小時,人就會產生倦怠心理,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疲憊、乏力、喪失工作熱情等表現。

心理會更痛苦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損失厭惡”,是指人們對“失”比“得”更加敏感,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

週末上班也是如此,雖然獲得了假期,但人們更關注自己被“奪去”的雙休日,這種痛苦和失落會蓋過放假的愉悅感。

尤其是先放假再上班,讓人疲勞程度更高,因為此時沒有了對假期的期盼,心中只剩下連續上班的疲憊。

超時工作會有哪些影響

不管是加班還是補班,長時間持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可能會導致各種慢性病。這就像一枚“不定時炸彈”,威脅著人體健康。

《柳葉刀》子刊上的研究顯示,每周工作時間超過55小時的人,在65歲退休之前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52%,細菌感染、糖尿病的風險也會增加。

《生命時報》綜合國內外多項研究發現,工作時長每增加一個小時,多種疾病的患病風險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健康醫學科主任曾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除了心腦血管受損之外,長時間的工作,還會帶來多種健康隱患:

  • 體重增長,睡得少會影響人體基本代謝率,還會讓人出現懶動傾向。
  • 影響生育,缺覺、壓力等導致的內分泌失調可造成男性精子和女性卵子生成數量減少,進而懷孕困難。
  • 心理疾病,加班往往和壓力相伴相隨,會對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等造成損傷,還會可能導致心理問題。
  • 肝臟受損,長期熬夜加班,肝臟功能會受損,變得面色發黃、氣色差。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馬根山提醒,從事軟體、廣告、媒體、醫療、金融等行業的人,工作中易“過勞”,尤其要關注以上健康問題。

做5件事減輕疲憊感

如果上班或加班躲不過,做好以下幾件事,盡可能保證健康。

01

學會換著做

做一件事太忙或力不從心時,嘗試“換著做”,比如在連續寫3個小時文案後,可換成不需要太多腦力的瑣碎工作。

02

盡量不應酬

工作時盡量提高效率,不要拖延,下班后減少應酬,尤其是大魚大肉的酒局要盡量避免。日常清淡飲食,多吃新鮮蔬果。

03

經常動一動

平時盡量保持一週三次左右的有氧運動,每次30分鐘以上。年輕人可以慢跑、游泳等,中年人可選擇快走、打太極等,運動強度一定要循序漸進。

工作每隔1小時,起身活動10分鐘。休息時,要採取與工作時相反的姿勢例如,長期伏案,休息時要站起來,手臂舉高,鬆弛肩膀肌肉。

04

睡覺有技巧

盡量在11點左右上床睡覺,學會疏解壓力和負面情緒,尤其不要帶著壞情緒入睡。

研究顯示,有效睡眠通常在晚上11點到早上6點,過了這個時間段,只會越睡越累。週末補覺睡到中午的做法並不可取。

05

定期體檢

航空總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劉芳提醒,普通人群每年要進行心電圖、抽血化驗等體檢。

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心肌病等基礎疾病、“三高”、心源性猝死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最好每年到醫院進行全面心臟檢查,做出預防和治療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