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哪個時刻測量血壓更準確?醫生揭秘:這3個時間點至關重要!
更新于:2025-04-07 09:59:58

45歲的劉姓環衛工人,在一個春日的清晨,像往常一樣吃過早餐準備開始他的工作。

突然,他感到右腳逐漸失去力量,仿佛踩在棉花上一般,隨後摔倒在地面。儘管他努力想要站起來,但卻反覆地跌倒。

劉先生意識到情況可能嚴重,擔心自己可能是中風偏癱,於是迅速用手機撥打了120求助。不久後,他被救護車送至急診科進行進一步治療。

經過醫生的診斷,劉先生被確診為患有腦梗塞、大腦中動脈前段腦動脈瘤,並伴隨高血壓、糖尿病和腎功能不全等多種疾病。

原來,劉先生多年來一直有高血壓的問題。雖然他定期服藥,但飲食上卻偏愛重口味食品,如鹹菜、鹹魚和麻辣燙等食物幾乎成了他每日必吃的美食。

由於劉先生的工作性質使他需要長時間在戶外工作,他經常忽略補充水分的重要性,這也間接導致了身體脫水、血液黏稠度增加,進而加大了腦梗的風險。

儘管劉先生每年都做體檢,但檢查項目較為基礎,平日里他也很少關注血壓的測量,僅在年度體檢時才進行一次血壓檢測,長期忽視了血壓管理的重要性。

提醒:在一天中的三個特定時間點進行血壓測量能獲得更準確的數據。當前正值夏季,許多高血壓患者發現自己血壓似乎有所下降,誤以為血壓已得到有效控制,從而擅自減少藥量甚至停葯。其實,隨著季節變化,人體的血壓確實會產生波動。夏季氣溫升高使體表血管擴張,血管阻力降低導致血壓下降;同時,夏季易出汗,體液蒸發增多帶走鹽分,使得血容量降低,血壓自然下降。但這並非意味著“高血壓痊癒”,患者切不可隨意更改藥物治療方案。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除了按時用藥外,注意飲食和生活方式調整及定期監測血壓也同樣重要。數據顯示,我國半數以上的高血壓患者並不瞭解自己的病情。因此,中老年人群應更加注意定期檢測血壓,以預防高血壓及其併發症。

具體來說,以下三個時段是測量血壓的理想時間:早上醒來時的空腹狀態(起床后兩小時內或早晨6點到10點之間);夜間臨睡前;以及餐後。這些時段的血壓讀數相對準確,可作為日常監控和管理的依據。特別是如果老年人在餐后出現頭暈、乏力等不適癥狀,更應注意監測這一時段的血壓值。

如果您發現個別時刻血壓偏高,不必過分緊張。高血壓的主要危害在於其慢性影響,如對心臟和腎臟等器官的漸進性損傷。因此,保持血壓平穩是關鍵。根據血壓水準的不同,採取合理的措施進行調節和治療非常重要。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