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從375降至110,腎功能恢復並有效清除毒素,他做對了什麼?
肌酐由375下降至110,腎臟排毒功能得以恢復,他的關鍵舉措是什麼?
肌酐升高后還有可能降下來嗎?
肌酐升高之後需要多久才能降下來?
肌酐升高后能降到多少,能否完全恢復到正常水準?
我肌酐已經達到700多了,如何逆轉肌酐升高,避免發展到尿毒症和透析呢?我真的不想透析......
這些問題都是圍繞血肌酐的常見問題,也是大家最關心的。
其實,肌酐升高的根本問題在於腎功能受損,本質上需要解決的就是腎功能下降的問題。
之前我們已經解答和分析過一些相關問題,但仍有一部分腎友不理解或不明白具體該如何降低肌酐。
還有一些人持消極態度,認為肌酐根本無法降低,聽不進去任何建議。
生病後心態的轉變對病情有很大影響。如果你保持積極的態度,會想盡辦法控制肌酐水準,哪怕只降低幾十個單位,也有助於延緩腎衰竭和尿毒癥的發生。但如果你持消極態度,認為肌酐降不下來,不管醫生說再多的方法和藥物,你都會覺得不可能實現。這種固步自封的結果必然不好。等到最後你終於承認肌酐降不下來,早晚會發展成尿毒癥時,這樣的說法其實毫無意義。
為什麼不能從肌酐剛開始升高時就積極調整心態進行治療呢?結果未必完全如你所想像的那樣理想,病情會有波動。但慢性腎病是一個只要治療就能控制的疾病,尤其是當肌酐剛開始升高,腎功能損傷還處於早期階段時,及時改善腎臟炎症、血液迴圈、糾正腎細胞缺血缺氧的狀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復腎功能和腎小球濾過率。這一點在國際上也有共識。在系統治療方面,西藥和中醫藥方案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期,一些國外患者不遠萬里來就醫,也收穫滿滿,包括來自蘇丹、新加坡等國家的患者。
今天我們也分享一位來自廣西的腎衰竭患者的病例,她的情況相對恢復得還不錯。
66歲的石女士最初發現病情是因為出現泡沫尿和雙下肢嚴重水腫,被進一步診斷為原發性腎病綜合征。
最初在當地的縣醫院治療,主要是控制尿蛋白和緩解水腫。但由於期間多次反覆,又轉至市一級的桂林三甲醫院進行治療,同時聯合中藥系統性控制病情。然而病情一直不穩定,長期的蛋白流失導致了腎功能損傷。持續的損傷最終導致肌酐升高,最高時達到了375umol/L,腎小球濾過率顯著下降。
因療效不佳,於6月份轉至我院。
【明確診斷】
腎衰竭、慢性腎臟病4期、腎性貧血、代謝性酸中毒、高血壓3級、礦物質代謝紊亂等。
【入院初查】
血肌酐202umol/L,尿素13.7mmol/L,血壓高,雙下肢水腫,噁心,厭食,偶有腹脹,全身乏力,頭暈頭痛,口幹,胸悶心悸,畏寒肢冷,腰酸。
【出院結果】
血肌酐下降至110umol/L,尿素降至11.9mmol/L,血壓控制平穩,貧血改善,不適癥狀消退。
治療經歷:
石大姐第一次來我院就診時,雖然走路還可以,但有些氣喘的癥狀。一到醫院,她就焦急地問:“主任,我這個肌酐能降下去嗎?腎衰竭還有救嗎?”
安撫好患者后,詳細詢問病史(此處略去)。此外還有一點影響腎功能的因素是她沒有重視的。
她雖然是因原發性腎病綜合征而起病,但她本人也有多年高血壓病史。長期高血壓會導致血流速度減緩,腎臟內壓力升高,進而加速腎小球硬化和腎小管間質纖維化發展,導致蛋白流失反覆發生,疾病不僅不見好轉反而加重了。
治療期間,通過控制原發病,改善腎內壓,促進血液迴圈。此外,通過口服藥和中醫外治法刺激經絡,活血化瘀,讓體內的毒素通過多個排毒通道排出體外,三腎清毒(即通過腎臟、足部、汗液排除毒素),減輕腎臟負擔,保護剩餘腎單位。
中醫口服藥基礎上聯合外用療法,配合外敷、督灸等方法,打通脈絡、刺激穴位,增強腎臟血流灌注,激活修復腎細胞,同時提升腎臟自主排毒能力,將肌酐等指標降下來。2個月後,病情明顯改善。從患者自身狀態可以看出,舌苔不再厚重,脾腎虛弱情況有所好轉。
複查結果顯示,血肌酐水準下降到了110umol/L,血壓穩定,乏力感消失,噁心、心慌、頭暈等不適癥狀大為好轉。
腎臟的排毒功能恢復到何種程度,既與剩餘腎單位有關,也與腎臟血流的改善程度相關。降低肌酐、清除毒素是延緩尿毒症的關鍵,即便只降低4、50個單位也有助於減輕剩餘腎臟的代謝負擔。當然具體降到什麼程度因每個人的病情而異,但只要下定決心去做,結果都不會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