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食慾的減退和挑食成為日常,可能並不僅是缺鋅那麼簡單。”直播間里的醫生語氣嚴肅地提醒道。
王大媽正忙著用熨斗仔細地熨燙著她剛洗過的床單。
作為一位退休教師,她最大的樂趣就是保持家裡的整潔以及聆聽健康講座。
今天,當她偶然聽到直播中關於挑食問題的討論時,立即被吸引住了。
最近,她發現自己的胃口不如從前,對喜歡的食物還能接受,但對其他食物則毫無興趣。
第一,她以為這隻是因為年紀增長而變得更加挑剔。但醫生的話語讓她感到不安。
“我們經常遇到患者一有食慾下降或挑食就自我診斷為缺鋅。”醫生在直播中說明,“但實際上,這背後可能隱藏著更嚴重的健康問題,尤其是三種常被忽視的疾病。”
王大媽放慢了手中的動作。雖然常聽說缺鋅會導致食慾不振,但現在看來可能還有其他原因?她決定認真聽聽醫生的講解。
醫生繼續解釋:“首先是慢性胃炎,這是一個常見但容易被忽略的問題。很多人認為胃炎只會導致胃痛或消化不良,但事實上,它還可能引起食慾不振,甚至對某些食物產生厭惡感。
長期不規律的飲食、頻繁攝入刺激性食物和長時間處於高壓狀態都是慢性胃炎的潛在誘因。這些因素持續影響下,可導致胃黏膜損傷,進而嚴重影響食慾。”
王大媽不由自主地點點頭,回想起自己年輕時由於工作繁忙,飲食和作息常常無法規律。最近她感覺胃部不適,飯量減少,飯後常有不舒服的感覺。醫生的話讓她認識到,這可能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健康信號。
醫生接著指出:“值得注意的是,慢性胃炎的癥狀並不總是那麼明顯。有些患者並沒有顯著的疼痛感,僅表現為食慾減少,稍吃即飽,且變得極其挑食。更嚴峻的是,這類患者往往偏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白米飯和粥等,從而導致飲食過於單一,加劇營養不良的風險。”
這番話讓王大媽開始感到些許緊張。她最近確實發現自己沒什麼食慾,日常飲食也變得簡單很多,原本以為這隻是胃在抗議。沒想到可能是慢性胃炎的影響。
醫生的語氣突然變得嚴肅起來:“此外,慢性胃炎僅是眾多可能性之一。更令人擔憂的是,如果伴有體重下降和乏力等癥狀,還需警惕抑鬱症的可能性。許多人不理解抑鬱症如何影響食慾。事實上,抑鬱症不僅會引發情緒低落,還會深刻干擾大腦內神經遞質的正常分泌,從而影響食慾和味覺。”
王大媽心頭一驚,抑鬱症?她從未想過自己的食慾不振與此有關。此前她了解的抑鬱症主要是情緒問題,沒想到還與食慾相關。
醫生似乎理解她的困惑,進一步解釋:“在抑鬱症患者中,常常會對一切失去興趣,這種情緒也可能擴展到飲食方面。吃飯對他們來說不再是樂事,反而成了負擔。一些患者甚至會出現看到食物就覺得噁心的情況。”
王大媽聽後感到震驚。回想起近期的一些生活變故,她意識到自己的情緒確實受到影響,連平時喜歡的活動都失去了興趣。難道自己的食慾不振和挑食不僅僅是身體問題,還有心理因素的影響?
醫生繼續深入說明:“我們在臨床上發現,許多患者長期未察覺到自己患有抑鬱症,誤以為只是生活壓力或情緒波動。然而,如果這種狀態持續存在,將可能引發包括食慾下降在內的多種身體癥狀。”
王大媽越聽越心驚,沒想到簡單的食慾不振背後可能有如此複雜的心理因素。她決定詢問一下朋友的意見,看看是否有必要尋求心理醫生的説明。
正當王大媽陷入沉思時,醫生提出了第三種可能性:“最後,一個不容忽視的可能性是內分泌系統異常,例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簡稱甲減。甲減患者可能會感到疲倦、體重增加,而食慾卻意外下降,並且變得非常挑食。甲狀腺激素的不足會降低身體的新陳代謝率,進而影響胃腸道蠕動,直接表現為食慾下降。
這次,王大媽完全被醫生的分析所吸引。她之前未曾聽說過甲狀腺問題還會影響食慾。醫生接著說:“甲減的早期癥狀並不明顯,可能只表現為疲勞和食慾減退,這些癥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年齡增長的自然表現或其他非嚴重問題。
王大媽回想自己最近總覺得疲憊無力,原本以為是年紀到了。但現在看來,可能真需要去醫院檢查一下甲狀腺功能。
醫生補充了一個實際案例:“有一位五十歲的患者,由於工作忙碌和生活壓力大,過去一年變得越來越懶散,飯量也在減少。起初她以為是更年期作祟,但在家人的堅持下去醫院檢查,結果被發現患有甲減。在接受適當的治療后,她的食慾逐漸恢復,精神狀態也有了顯著改善。
這個故事讓王大媽感到共鳴,尤其是那種力不從心和食慾不振的體驗。她決定不再拖延,必須儘快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
醫生最後溫和地提醒:“食慾減退和挑食雖是小癥狀,但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告信號。我們不能僅僅將其歸因於缺鋅或簡單的飲食問題。有時候,這些癥狀背後可能隱藏著更為嚴重的健康問題。如果你或你周圍的人長時間食欲不振或特別挑食,務必及時就醫檢查。
聽完直播,王大媽心中已經打定主意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健康情況,可能需要調整生活方式並更加關注身體的信號。畢竟,就像醫生所說,很多時候小毛病是大病的前兆,提早發現和治療才是上策。
面對這樣的情況,您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交流您的想法!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