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我們能夠知道,地球是一顆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在太陽系中,一共有八大行星,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在海王星的外面還有一顆冥王星,曾經冥王星也是一顆行星,但是科學家認為冥王星的體積和品質都太小了,所以科學家將冥王星踢出了行星的行列,目前科學家還沒有在其它星球上面發現生命存在,地球之所以能夠誕生生命,主要是因為地球滿足了生命誕生的基本條件,這些條件有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豐富的水資源等等,根據達爾文的理論,我們能夠知道,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由簡單生物進化而來的,由最初的單細胞生物進化為多細胞生物,由多細胞生物進化為海洋生物,由海洋生物進化為兩棲生物,由兩棲生物進化為陸地生物。
人類就是由陸地生物猿類進化而來的,人類和其它生物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人類非常聰明,人類依靠自己的智慧,站到了地球食物鏈的頂端,現在已經能夠走出地球探索宇宙,這說明人類科技發展的速度很快,不過人類能夠有如此之快的發展速度,只要離不開人類歷史上出現的科學家,比如說牛頓、哥白尼、伽利略、霍金、愛因斯坦等等,不過人類的科學起源被廣泛認為是在古希臘,西元前6世紀至西元前4世紀,古希臘城邦文明孕育了最初的科學,並在此成長發展,具體來說,科學起源於古希臘的米利都。這裏出現了被稱為人類第一位科學家的哲學先賢泰勒斯(約西元前624-546)。古希臘特定的歷史條件、獨特的地理環境以及豐厚的文化背景,使其哲學思想獨具一格,哲學家們喜好研究自然本身的規律,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這正是科學的本質。
當時的科學和哲學不分,科學也被稱為“自然哲學”。希臘的科學思想和方法對後來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科學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除此之外,古埃及在數學、天文學、醫學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為科學發展奠定了一定基礎,古中國也有著輝煌的成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中國的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作用。不過在很多人心中,牛頓一直都是最偉大的科學家,在光學領域,他用三棱鏡研究太陽光,發現了陽光是由不同顏色的光混合而成的,這成為了光譜分析的基礎,後來又自己打磨鏡片,發明瞭反射式望遠鏡,在數學領域,二十二歲的牛頓就發現了二項式定律,牛頓和萊布尼茨各自獨立研究出了微積分學。提出了數學分析理論,包含了微分幾何、方程和變分法。
在天文學上,利用萬有引力來解釋潮汐現象是月亮造成的,並計算出地球是個橢圓型結構。萬有引力的發現是牛頓科學生涯中重要的里程碑,在他的研究中,揭示了物體之間的引力相互作用規律,這一成果不僅僅改變了人們對宇宙運行的理解,也為後來的科學發展奠定了基礎,牛頓通過廣泛的實驗和數學推導,揭示了物體之間存在這種相互吸引的力量,這就是著名的萬有引力,除了牛頓之外,能夠和他媲美的科學家就只有愛因斯坦了,1905年他提出了狹義相對論,這一理論將物體速度和時間、空間的觀念結合在一起,揭示了光速是宇宙中唯一不變的速度,而時間和空間是因為物體的運動而變化,這一理論消除了牛頓力學的某些限制,對後來的科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15年,愛因斯坦進一步發展了廣義相對論,該理論描述了引力如何作用於時空,他認為物體的品質和能量會使時空產生扭曲,形成引力場,廣義相對論為解釋天體運動和宇宙演化提供了新的數學工具,也為黑洞和宇宙大爆炸等現象的研究奠定了基礎。此外,愛因斯坦還為量子物理學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將光解釋為一種由離散能量單位組成的粒子。這個想法後來為量子力學的發展打下了基礎,並對光電效應的解釋起到了關鍵作用。愛因斯坦的偉大不僅僅在於他打破了人類的傳統認知,提出了很多顛覆性的理論,更多的是他預言了宇宙中很多神秘的天體,在後來都被科學家所證實了,比如說黑洞,黑洞就是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提到的一種天體,這種天體是非常神秘的。
它能夠不斷的吞噬物質,任何進入黑洞視界範圍內的物質,都會被黑洞的引力所吸引,連光都不會例外,由於當時人類的科技不夠發達,所以很多人都不相信黑洞存在宇宙當中,而且就連愛因斯坦本人都不相信黑洞這種天體存在,不過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和發展,在2019年的時候,科學家拍攝到了第一張黑洞的照片,這也證明瞭愛因斯坦的猜測是對的,而且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人類還發現了引力波,引力波是指時空彎曲中的漣漪以波的形式從輻射源向外傳播,並隨帶有能量。引力波普遍存在於宇宙中,但只有高速運動的品質或者品質非常大的物體輻射的引力波才有可能被觀測到,如雙星系統、中子星自轉或合併、超新星爆發、黑洞的形成或兩個黑洞相撞等。
2017年10月16日,全球多國科學家同步舉行新聞發佈會,宣佈人類第一次直接探測到來自雙中子星合併的引力波。現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已經成為了科學界的兩大支柱。不過如此偉大的科學家,在晚年的時候為什麼會研究神學呢?而且愛因斯坦晚年在醫院的時候,還寫了一本回憶錄,上面的大概意思是,上帝存在我們的宇宙中,上帝創造了我們的宇宙,控制著我們的一切,為什麼愛因斯坦會相信上帝呢?難道是因為宇宙中存在很多我們無法解釋的現象?雖然現在人類已經對宇宙有了大概的了解和認知,但是宇宙的奧秘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我們表面看到的宇宙是一個穩定的、平穩的星際空間,而且每一個天體都在有規律的運動,雖然牛頓和愛因斯坦都已經解釋了天體運動的現象。
但是天體運動的本質真的就是時空彎曲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認為,引力的本質是時空彎曲,物質和能量會使周圍的時空結構發生彎曲,就像是一個重物放在彈性薄膜上會使得凹陷一樣,物體在這個彎曲的時空中運動,會沿著彎曲時空的測地線(類似於平面上的直線在彎曲空間中推廣運動,從而表現出引力效應)。這個解釋和牛頓的瞭解是完全不同的,1687年的時候,牛頓發表了萬有引力定律,指出任何兩個有品質的物體都會因為它們的品質而相互吸引,這種引力的大小與兩個物體品質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例如,地球和蘋果之間存在引力,使得蘋果會落向地面;地球和月球之間也有引力,導致月球圍繞地球運行。
牛頓認為引力是一種超距作用,即兩個物體之間無論距離多遠,引力都能瞬間產生作用,不需要任何介質來傳遞。不過,牛頓的理論並沒有解釋為什麼這種力能夠在空曠的空間傳播。為了解釋引力的傳遞問題,牛頓引入了乙太的概念,認為宇宙中充滿了看不見摸不著的乙太,它作為引力的傳播介質,但後來這一假設被證明是錯誤的。而愛因斯坦的理論預測了光線在強引力場中會發生彎曲,這一預言後來在實驗中得到了證實,比如說在日食等情況下,能夠觀測到太陽附近的星光發生彎曲,而且廣義相對論取消了牛頓理論中的引力介質——乙太,表明引力的傳播不需要任何介質,而是通過時空的彎曲直接作用於物體。從目前的理論來看,愛因斯坦的理解更加正確一些,不過這是不是最終的答案,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
畢竟時空為什麼會彎曲?現在科學家還不清楚,而且宇宙中除了引力之外,是不是還存在其它神秘的力量?比如說暗物質和暗能量等等,暗物質在天文學中的概念,指的是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不會發光,但是參與引力作用的物質,這意味著我們無法通過正常的光學或者電磁學的方法直接觀測到暗物質,只能夠依靠產生的引力效應來間接推斷它的存在,現代宇宙學標準模型認為,宇宙中除了百分之5的可見物質之外,大約有百分之26左右是暗物質,暗物質在宇宙中的分佈是非常廣泛的,它們將在引力作用下率先聚集成團,形成維理化的結構。暗能量是一種致使宇宙加速膨脹的未知能量。它在宇宙中均勻分佈,並且具有負壓強,是空間的固有屬性,具有恆定的能量密度,不會因空間膨脹而稀釋。
在宇宙的物質組成中,暗能量佔據了約68%的比例,是宇宙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分析結果也支援這一觀點,這意味著宇宙的絕大部分是由暗能量和暗物質構成,而我們能直接觀測到的普通物質只佔極小的一部分。我們的宇宙從大爆炸開始到現在還在膨脹當中,科學家認為這可能和暗能量有關係,而且天體之間有規律的運動,也可能和暗能量有關係,只不過到現在為止,科學家並沒有在宇宙中發現暗物質和暗能量,這說明它們比人類想像的還要神秘,而且除了暗物質和暗能量之外, 宇宙中是不是還有其它神秘的力量在控制著宇宙的一切?現在科學家也在積極的研究當中,難道說科學家眼中的上帝,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神仙?
愛因斯坦所認為的上帝,可能和我們所想的上帝是不一樣的,愛因斯坦是堅定的無神論者,他曾經說過:“宗教無非就是愚昧的化身”,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後世會流傳出愛因斯坦研究神學的事情呢?其實很多故事都是杜撰出來的,無非就是想藉助牛頓和愛因斯坦的巨大影響力達到某種目的,比如牛頓的身份,他從小生活在基督教家庭,父母都是基督教徒,牛頓是基督教徒也不是很奇怪了,但是這並不影響牛頓用科學態度去研究科學,不然他也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科學成就。愛因斯坦晚年的時候也非常困惑,俗話說無知者無畏,像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家,他想要探索的宇宙奧秘就越多,但是依靠他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解開宇宙全部奧秘的。
也許科學家眼中的上帝,是一個真是存在的造物者,曾經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楊振寧,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被問到:你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上帝嗎?楊振寧回答道,如果你所謂的這個上帝是人形狀的,我想是沒有的,如果你問我這個世界有沒有造物者,我想是有的,因為我們的世界並不是偶然的,也許科學家眼中的造物者,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基礎,也可能是比人類文明更加高級的外星文明,我們的宇宙就是利用超級電腦創造出來的,雖然這些還都是科學家的猜測,但真相也許就是這樣,小編認為,人類作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人類的科技在不斷的進步和發展,未來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說不定人類真的能夠解開宇宙的奧秘,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