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初涉農業的新手來說,看到植物生長緩慢就想增加施肥量是個常見誤區。比如,我們常見的大蔥、韭菜和大蒜,這些蔬菜幾乎一年四季都能種植。儘管管理這些蔬菜並不複雜,但很多人在種植時仍會遇到葉片發黃、葉尖乾枯和根部腐爛等問題。
儘管這三種蔬菜都屬於蔥蒜科,但正確使用肥料是關鍵。用對肥料,植物就能茁壯成長;反之,則可能帶來嚴重問題。接下來,讓我們深入探討大蔥、韭菜和大蒜究竟應該如何施肥,以及它們對哪些肥料敏感。
大蔥、韭菜和大蒜作為蔥蒜科植物,其根系較淺,對肥料反應極為敏感。不當施肥不僅影響生長,甚至可能導致燒根現象。
許多人認為新鮮糞肥是極好的營養來源,認為將其直接施用於土地能迅速促進蔬菜生長。然而,這是一個嚴重的誤解。
為什麼?因為新鮮糞肥中的氨氣含量極高,容易導致燒根,並且容易滋生蛆蟲和吸引其他地下害蟲。因此,未經發酵腐熟的糞肥直接使用可能會直接導致植物死亡。所以,使用糞肥前必須確保其已經充分發酵。
雖然大家都知道氮肥對蔬菜的葉片生長和整體發育至關重要,但過量施用氮肥會導致蔥蒜徒長、葉片細軟,並增加病害風險。高氮條件下,蔥蒜的抗病能力會顯著下降,更易受到病害和蟲害的侵襲。
草木灰由於其高鉀含量和能調節土壤酸鹼度的特性被視為優質肥料。但如果使用的草木灰未充分腐熟,其過強的鹼性可能會導致蔥蒜燒根或葉尖乾枯。
對於大蔥、韭菜和大蒜而言,最合適的是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如農家肥或堆肥。如果考慮使用化肥,應選擇緩釋型複合肥,並注意控制用量。
這些蔬菜不宜在生長旺盛期大量施肥。通常,在定植前施用基肥,然後在生長期少量多次追肥為宜。
例如,大蔥在生長期大約每15-20天追肥一次:苗期(定植后約30天)可以使用稀釋的雞糞水或尿素水,澆在距蔥苗10釐米處;分蘖期(定植后約60天)可使用含氮量較高的複合肥,如15-15-15,每平方米撒20-30克;膨大期(定植后約90天)應改用含鉀量高的肥料,如硫酸鉀鎂肥,每平方米15-20克。
韭菜的追肥一般每次收割後進行一次,大約每月1-2次。定植后30天可以使用腐熟的農家肥或複合肥,每平方30-40克,埋在韭菜根部周圍5釐米處;之後每次收割后使用含氮量較高的肥料,如尿素,每平方15-20克;冬季休眠前使用含钾量高的肥料,如硫酸鉀,每平方20-25克,以説明韭菜安全越冬。
大蒜的追肥應根據生長期調整,一般每20-25天進行一次。出苗期(播種後約30天)使用稀釋的雞糞水或尿素水,澆在蒜苗兩側10釐米處;分蘖期(播種後約60天)使用複合肥,如15-15-15,每平方米25-30克;鱗莖膨大期(播種後約90天)改用含鉀量高的肥料,如硫酸鉀,每平方米20-25克;抽薹前15天再追一次含鉀高的肥料,促進蒜頭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