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認知!專家揭秘:肥胖真正元兇竟不是熱量過剩?
更新于:2025-03-26 06:36:43

健康是我們最大的財富,讓我們一起管理好它。

首先,提出 CIM 的 lotwweek 教授認為,公認導致肥胖的主因——熱量盈餘是錯誤的。他指出,大量攝入高升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會使餐后胰島素濃度上升,促使血糖和遊離脂肪酸進入脂肪細胞,而非供給組織使用,導致人體產生內部饑餓,大腦增加食慾並下調代謝。只要在不挨餓的前提下少吃碳水,就能降低食慾、增加能量消耗,實現無痛減肥。

然而,美國衛生院的高級研究員 kevinhall 做了一系列臨床實驗。其中,在第三個實驗中,他找了 20 個平均 30 歲、BMI 為 28(稍微過重)的成年人,隨機分為兩組。一組先吃 14 天含 10%碳水、75%脂肪的動物性低碳生酮飲食,接下來 14 天換成 75%碳水、10%脂肪的低脂純素飲食;另一組順序相反。

研究人員未告知受試者實驗目的,只說是測試不同食物對身體組成的影響,並提供超所需熱量兩倍的食物,讓受試者吃到不想吃為止,剩餘食物稱重以瞭解其真實攝入熱量。

實驗結果顯示,低碳飲食餐后血糖和胰島素分泌較低,但與 CIM 預測相反,低脂飲食期間的隨意熱量攝取大大低於低碳期間,平均少了 689 大卡,且低脂飲食期間的食慾低於低碳飲食期間,這一現象在每個受試者身上都一致。

受試者對兩種食物的喜好度和熟悉度相近。低碳組體重雖有顯著下降,但減掉的大多是去脂體重,就減脂效果而言,低脂飲食更優。該研究於 2021 年發表在《natural medicine》。

不僅如此,necy 資助的最大型實驗,由史丹福大學的 christophergarner 教授主持。找了 609 名過重的成人,隨機分成兩組,各吃一年的健康低脂飲食以及健康低碳飲食,以觀察體重減輕與胰島素分泌或 DNA 的關聯。

一年後,健康低脂組平均減了 5.3 公斤,健康低碳組減了 6 公斤,兩組無顯著差異,且與胰島素和 DNA 也無關聯。該研究於 2018 年發表在頂級醫學期刊《drama》。正因如此,arono 不再繼續資助 nucy,該機構也於 2021 年宣佈解散。

davidlodwig 教授 kevinhall 之間的論戰仍在繼續。davidlodwig 教授在 2018 年 8 月於《jramainternalmedicine》發佈論文,正式提出對 EBM 的質疑。但 joramainternalmedicine 為平衡報導,邀請 kevinhall 發表看法。kevinhall 也在 2021 年與 sins 期刊發表文章,指出胰島素在身體脂肪調節中與膳食碳水化合物無關。

之後,davidlodwig 教授於 2021 年又在美國臨床營養期刊《AJCN》發表文章,批評 EBM 為套套邏輯。kevinhall 則在 2022 年 5 月同樣於《AJCEN》發表文章,針對 davidlodwig 教授對 EBM 的誤解進行澄清,並闡釋 EBM。

儘管 CIM 存在諸多問題,但低碳飲食在某些情況下仍有一定地位,尤其對二型糖尿病患者。不過,對持續運動的人來說可能弊大於利。多項研究表明,將每天能量來源的一半給碳水化合物對壽命和心血管健康最佳。

比如 2018 年在某研究中,死亡率與碳水化合物攝取比例呈 U字型,50%為最佳。美國心臟協會 2021 年公佈的飲食指導中,德蔬飲食表現出色,總得分 100 分,而低碳僅 64 分,生酮甚至不及格,僅 31 分。

講完飲食對體重的影響,接下來談談能量消耗。杜克大學的進化人類學與全球健康教授 kermanpencl 跑到非洲坦尚尼亞的原始部落,用雙重標記法測量一個叫雜族的每日能量消耗。該部落過著狩獵採集生活,勞動量極大,是美國人的十倍,且每天至少走十幾二十公里路。

但實驗結果令人驚訝,雜族每日能量消耗竟與工業化的歐美人士相同。pancl 教授查閱文獻發現,已有許多研究指向這一結果,比如有關半馬訓練的研究,女性受試者從無運動到周跑 40k,肌肉增加,但實際多消耗的熱量遠低於預期。

於是,pancl 教授提出受限制的每日能量消耗模型,即成年人每天消耗的能量固定在狹小區間,體力活動消耗增加時,其他方面會節省,這也是算熱量減重易失敗的原因。

基於以上研究,我歸納出了小人國健體模型。我們人體好比一個國家,脂肪是國庫里的錢,大腦是總統,控制錢的進出。減肥后易反彈,因為大腦會開源節流。總統的個性由基因決定,影響體重。

人體每天能花的錢(能量預算)固定,與去脂體重成正比。人類會將能量用於大量活動,國家有三個預測壽命的指標:VO₂max、肌力和代謝指標。總統決定錢的來源(飲食),若吃不對會影響健康。吃太多或太少,身體都會調節。太激進的節食會導致身體出現各種問題。總之,健康飲食是為提供充足預算和維持健康,運動是為合理使用能量預算,增強身體機能,而非單純減肥。我們不應只關注體重數位,而應建立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習慣,擁有健康身體,體重自然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