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多發的內分泌疾病,雖然說一般情況下它並不會影響到人的生命,但是糖尿病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會嚴重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對於一些老年人來說,患有糖尿病甚至可能會直接威脅到他們的生命,即使對生命沒有影響,也可能會影響到患者的生活品質。
其實導致糖尿病的原因有很多,而在眾多原因中,飲食和生活習慣是導致糖尿病出現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患者長期攝入一些高糖、高鹽、高脂肪等食物,就會導致血糖濃度升高。而當血糖濃度升高時,就容易導致糖尿病出現。對於那些患有糖尿病的人來說,除了需要按時服用降糖藥之外,在家準確測血糖也是很重要的,且有很多事項要注意,比如這4個事項就要格外注意,不然測量結果不準確。
1.注意測量時間
在測量血糖時,要注意測量的時間,空腹和餐后血糖需要分清楚。對於患有糖尿病的人來說,測量血糖的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早上空腹測血糖時,測出來的血糖值是最準確的。但如果患者在進食后再測量的話,一般情況下血糖都比空腹時高不少,這對於我們常規監測血糖是不利的。
2.測量時要注意消毒
在測量血糖時,指尖需要用酒精消毒。無論是醫療操作、在醫院內還是在家裡,只要是器械直接與我們的身體皮膚接觸且有損傷性操作時,比如抽血、紮手指等醫療行為,都應該嚴格執行消毒程式。
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本身免疫力在高血糖的影響下就可能受到了破壞,如果還不注重避免感染的話,很可能會得不償失,因此測血糖之前的消毒程式是一定要重視的。
3.定時檢測
對於患有糖尿病的老人而言,有的時候事情一多就容易忘記測量血糖,甚至還會忘記服用藥物或者使用胰島素,這其實都是不好的習慣,對於糖尿病的控制是不利的。測量血糖時,一般要求定時測量,比如平時是每天早上八點測量的,那就盡量靠近這個時間點空腹測量,偶爾有一點變動沒什麼關係,但是如果長期不定時測量血糖,對於血糖的變化規律可能就沒法很好的掌握,對於糖尿病的長期控制是不利的。
4.指尖擠血量要足夠
測血糖時,如果指尖擠出來的血液不夠,血糖儀是沒法精準讀出血糖指數的,所以我們在家操作的時候,特別是還不是很熟悉操作的患者,在操作時要盡量保證指尖擠出來的血液足夠血糖試紙吸上,不然不僅影響正常讀數,還要再挨一針也不划算。
當然,作為醫護工作者,希望所有人都能健健康康,最好不要患上任何慢性疾病。所以如果想要避免糖尿病的出現,生活中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1.每天堅持鍛煉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進行適當的鍛煉,只有通過適當的運動,才能夠有效地促進身體的血液迴圈,同時還能夠幫助我們促進新陳代謝,從而幫助我們排出體內多餘的糖分和脂肪。不過在運動的時候也需要注意適當,如果過度運動就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2.多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我們身體不可缺少的物質,每天堅持喝水能夠有效地促進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除此之外還能夠幫助我們排除體內多餘的糖分和脂肪,從而緩解糖尿病對身體造成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