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肚子為何瘦不下來?或許是用錯了方法
更新于:2025-03-26 06:30:35

本文轉自:紅網

紅網時刻新聞8月15日訊(通訊員 朱平)38歲的許女士是典型的梨型身材:四肢纖細,腰腹卻很大,看上去比例很是失調。許女士苦惱地說,10年前生完孩子後,她的身材很快恢復到跟產前無異,但是肚子卻一直很大。多年來,她嘗試了各種各樣的瘦身方法,腰圍就是“紋絲不動”。

近日,許女士帶著希望前來長沙市第三醫院婦產科諮詢。接診的婦產科副主任醫師李喜萍檢查發現,許女士腹直肌最大分離處臍中為2+指,腹部呈“懸垂腹”型。

李喜萍告訴許女士,她的肚子總是瘦不下來,與產後腹直肌分離有關。腹直肌分離是指妊娠和分娩等各種因素導致腹白線拉伸變薄,使原本平行並列的腹直肌從腹白線處的位置向兩側分開的現象。

女性懷孕期間,隨著胎兒的生長,腹部肌群的肌肉纖維被逐漸拉長,部分肌纖維變形和彈力纖維斷裂,肌肉變薄,張力鬆弛,強度下降;同時身體為適應胎兒生長而分泌的鬆弛素作用於腹部肌肉,也進一步使腹部肌肉變得鬆弛。因為懷孕期間腹部肌肉被過度拉伸,腹壁緊張度下降,多餘的贅肉就會在腹部堆積凸起,一般減肥方式無法達到效果。

除了生產外,因肥胖導致腹圍增大時,腹部肌肉同樣會受到拉伸,肌肉變薄,同時腹部肌肉會出現脂肪浸潤,即便後期減重成功,腹部肌肉也很難恢復到原來的形態。

由於許女士腹直肌分離程度為2+指,屬於輕度分離,李喜萍建議她進行腹直肌康復治療。經過10次治療,許女士的臍中分離為1指,腰圍由83釐米縮小至78釐米。

李喜萍介紹,腹直肌分離的主要癥狀是腹部隆起、腹肌無力、腰背痛、盆腔器官脫垂以及尿失禁。一般來說,產後42天腹直肌在2指內的可以自行恢復;若腹直肌分離超過2指且未接受恢復治療,後續可引起腰背疼痛,也會讓小腹更難恢復平坦;少數特別嚴重的腹直肌分離患者有引起疝氣(小腸從腹壁突出到體外)的可能,更有甚者,內部器官也有可能移位、下垂,壓迫膀胱,導致尿失禁。

因此,建議女性產後積極複查,在婦產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產後康復治療。目前臨床上腹直肌分離的康復治療主要以神經肌肉電刺激為主,通過電刺激,促使腹部肌肉被動收縮,對腹部肌群進行強化,再結合手法治療和運動治療,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什麼是體脂率
什麼是體脂率
2025-03-26 14:40:25
運動中如何正確呼吸
運動中如何正確呼吸
2025-03-26 14:48:09
如何科學運動減脂
如何科學運動減脂
2025-03-26 14:5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