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為何即便險些失了顏面,盛紘也執意要把華蘭嫁入袁家?
更新于:2025-03-26 05:16:22

哈喽,這裡是小舟追劇

電視劇《知否》開篇,忠勤伯爵府的大郎袁文純來揚州替弟弟下聘,物件正是盛家嫡長女盛華蘭。

然而,此前兩家早已商定由伯爵夫婦親赴下聘,此番怎麼只來了個袁大郎?

更糟糕的是,一同前來的賓客顧廷燁還在宴席上險些贏走聘雁,差點讓盛家丟了大醜。

這般情形,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袁家擺明瞭不尊重女方,還沒進門就給女方來了個下馬威。

大娘子見狀,頓時怒不可遏,當場便萌生了退親的念頭。

但盛紘的想法卻截然不同,他铁了心要促成华兰嫁入袁家,這究竟是為何呢?

實際上,盛紘曾明確道出自己的考量,主要基於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1、家族背景

為官者結親,自然都希望親家也是官身,以便在仕途上相互扶持、彼此助力。

當時的東京城,圍繞立嗣一事紛爭不斷,盛紘深知其中利害,認定切不可與那些深陷立嗣紛爭的家族結親,否則極易受到牽連。

相較之下,忠勤伯爵府的袁家家風清正,和他家結親不打眼。

況且,伯爵府此前歷經冷落與磨難,這般家族出來的子孫,往往更有上進心。

2、看重男方人品

盛紘曾親自觀察過袁文紹,認為他沉穩識禮,是個好孩子。

他希望華蘭能嫁一個有擔當的好郎君,夫妻和睦,琴瑟和鳴,將來生兒育女,一生和順。

這應該是天下所有父母對子女的期許了,從這裡可以看出,盛紘也是很疼愛華蘭的。

3、爵位的保障

盛紘認為,袁家再不好,好歹有個爵位護著。

袁文紹即便往後仕途不順,至少還有一個伯府可以依附,華蘭嫁過去就是二少夫人,基本的生活保障自是不成問題。

如果袁文紹爭氣,在仕途上有所作為,華蘭更是有望享受榮華富貴。

4、騎虎難下的局勢

盛紘心裡也清楚,袁家此次失信在先,行事多有不妥。

然而,定親的消息早已在揚州城傳得沸沸揚揚,當日更是賓客盈門,揚州城的眾多官眷都前來道賀。

袁家的禮船已然抵達,聘禮也已卸下,在這種情況下,倘若貿然提出退親,兩家勢必淪為當地的笑柄,對雙方聲譽都將造成極大損害,尤其是女方。

正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此時盛家已然沒有太多轉圜的餘地。

當務之急,只能適當對袁家予以敲打,告誡其不可過於放肆,畢竟雙方是結親,而非結仇。

由此可見,盛紘在這件事上可謂是思慮周全,方方面面都為華蘭考慮到了。

然而,大娘子的關注點卻與盛紘截然不同。

她並不十分在意對方的門第和爵位,滿心所念皆是華蘭嫁過去能否過得幸福,會不會受欺負。

從這裡可以看出,盛紘夫婦二人思維方式的差異,這也是男性與女性看待問題時不同視角的典型體現,很難簡單粗暴的說誰對誰錯。

在當時,盛家不過是個普通的小官之家。在外人眼中,華蘭能夠嫁入體面的伯爵府,無疑是一門求之不得的好親事。

但以現代的眼光審視,袁家並非理想之選,袁文紹也配不上聰慧通透的華蘭。

所幸華蘭性格溫柔和順之中,暗藏堅韌,行事頗有主見,並非任人拿捏的柔弱女子。

即便初入袁家時日子艱難,可憑藉她的聰慧與堅韌,日子總會越過越好。

畢竟,對於當家主母而言,手中實實在在的管家權以及出息懂事的兒女,遠比男人那難以捉摸的寵愛更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