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日看1小時螢幕大腦超半功能受重創,家長警醒!
更新于:2025-03-26 05:14:47

孩子哭鬧不停的時候,父母都怎麼哄勸呢?

在眾多答案中,有一個答案點讚最高:把手機、平板或電視交給他,瞬間就變成乖娃娃。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電子產品成了“哄娃神器”,而且屢試不爽。

很想問問這些父母:電子產品,真的那麼好用嗎?

為了讓孩子變得乖巧,甚至不惜搭上他們的健康,這樣真的值得嗎?

電子產品,危害無窮

想告訴所有的父母:電子產品的危害,遠比大家想像中要多得多。

如果家裡的孩子還不滿五歲,請父母不要再把電子產品當“哄娃神器”,他們的身體承受不住背後的危害。

五歲之前,正是孩子身體發育的黃金時期。倘若不嚴格控制電子產品的使用,那孩子的生長勢必會受到影響。

在很多父母的認知中:長期看電子產品,會損傷孩子的眼睛,讓他們小小年紀就成為近視。

可實際上,過度玩電子產品的危害,遠不止於此。

法國科學家德斯穆格做過相關的研究,事實證明:每天看一小時電子產品的孩子,他們的智商會明顯低很多。

簡單來說就是:電子產品在無形中摧毀了孩子的智力,讓他們越來越“笨”,比同齡不玩電子產品的孩子發育緩慢很多。

除了對身體視力和大腦的影響,玩電子產品還會影響孩子技能的發展。

影響一:專注力

可能有父母會反駁:玩電子產品怎麼會影響專注力呢?我家孩子做什麼都不專注,唯獨玩手機、平板最專注,沉浸在裡面出不來。

很簡單,就拿看電視來說,前一秒還是劇情,后一秒就是廣告,孩子的大腦一直在不停地跳躍,怎麼可能會利於他們的專注力發展呢?

影響二:社交

經常窩在家裡玩電子產品的孩子,他們哪裡有時間外出玩耍呢?

既然沒有機會出門玩耍,那自然就沒有要好的朋友,他們的社交能力在無形中也受到了影響。

真要是跟其他孩子一起玩耍,說不定還有些不適應呢?大部分時間都和電子產品打交道,怕是連如何跟別人交流,都是問題。

影響三:思維能力

要是孩子長期被動地接受電子產品中的消息,那他們就會主動減少思考和深度閱讀的機會。

這個過程,會讓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受到一定影響。動畫片也好、短視頻也好、遊戲也罷,都只能簡單地呈現表面資訊。

孩子到底,能不能看電子產品?

很多父母表示:既然看電子產品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有這麼多影響,那杜絕他們看電子產品,不就好了。

在這個電子產品泛濫、資訊爆炸的年代,若是不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自然也是不行的。

最好的辦法就是:合理且規律地使用電子產品,一切以孩子的身心健康為準。

畢竟,電子產品也並非都是缺點,它們也有一些積極的影響。

很多教育類的電子內容,能結合孩子的年齡,提供豐富的認知資源,通過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這個過程,還是可以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讓他們學到更多知識。

電子繪畫或者音樂創作類的軟體,則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提供了平臺。利用這些工具,孩子可以自由地發揮,把想像中的東西全部描繪出來。

再有就是,在一些電子產品提供的遊戲中,還能鍛煉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玩過遊戲的父母都知道,它需要孩子的手眼高度配合,才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基於這些優點,電視可以看,手機和平板也可以玩,但前提是時間要有限制,內容要有所控制。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無論是看電視還是玩手機、平板,時間一定要控制在30分鐘之內,不能再多。

每隔10分鐘,要讓孩子的眼睛休息一下,給他們放鬆的時間。等到放下電子產品的時候,還要説明孩子做眼保健操,讓他們的眼睛緩解疲勞。

至於電子產品的內容,如果是看電視的話,建議優先選擇一些培養孩子習慣的動畫片;如果是玩手機或平板遊戲,則優先推薦益智類的遊戲,在玩樂中讓孩子動腦子。

寫在最後:下次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不要再把電子產品給他們,以免孩子養成依賴心理。反倒是他們不哭鬧的時候,父母可以讓孩子偶爾玩一會電子產品,只不過要注意時長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