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鬥羊。
在皖北平原的安徽省臨泉縣瓦店鎮,每年農曆六月初六,一場傳承百年的民俗盛宴都會如期上演——山羊美食文化節暨嗩吶文化藝術節上,驚心動魄的鬥羊比賽成為最耀眼的主角。作為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瓦店鬥羊以其粗獷豪邁的競技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不僅是當地百姓的精神紐帶,更成為展示皖北民俗的活態視窗。
百年傳承:非遺名錄中的鄉土記憶
瓦店鬥羊的歷史可追溯至民國初年,最初是民間為展示山羊品質而自發組織的競技活動。經過代代相傳,這項充滿鄉土氣息的娛樂逐漸發展為集體育競技、民俗表演、商貿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活動。2013年,瓦店鬥羊正式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為臨泉縣一張璀璨的文化名片。
民俗盛宴:傳統與現代的激情碰撞
每年的鬥羊比賽現場,塵土飛揚中,兩頭公羊相向猛衝,羊角相撞的脆響與觀眾的吶喊聲交織,形成震天動地的聲浪。參賽羊只或靈巧躲閃,或勇猛反擊,角鬥場面扣人心弦。如今,這項傳統活動已融入現代元素:專業裁判團隊、標準化賽制、直播技術的引入,讓古老技藝煥發新生。而與美食節、嗩吶表演的聯動,更讓八方遊客在感受競技激情的同時,體驗“舌尖上的瓦店”與非遺音樂的魅力。
文化紐帶:非遺傳承的社會價值
鬥羊不僅是娛樂,更是鄉土文化的載體。它激發了養殖戶改良品種的積極性,帶動了山羊養殖業及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它承載著民間歷史傳說,傳遞著團結協作、拼搏進取的精神;它搭建起鄰里交流的平臺,成為凝聚鄉村文化認同的重要紐帶。正如瓦店鎮文化站負責人所說:“鬥羊鬥的是勇氣,傳的是鄉情,聚的是人心。”
如今,瓦店鬥羊正以非遺保護為契機,通過“文化+旅遊”模式,讓這項古老技藝走出皖北,走向全國。每一場激烈的角鬥,都是對傳統文化的致敬;每一次歡呼與掌聲,都在續寫著百年民俗的新篇章。當羊角碰撞的迴響在平原上回蕩,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競技的激情,更是中華非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楊倩瑩 文/圖)